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以鄉村振興戰略帶動城鄉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城鎮化促進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理事長陳炎兵認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鄉村振興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問題是經濟振興。必須形成城鄉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動,徹底打破現存的城鄉二元結構——
網絡圖
改革開放將近40年來,我國全面推進城市改革,城市發展成效顯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但農業農村發展相對滯后,并凸顯了許多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
鄉村產業的核心是農業,但我們不能走傳統農業發展的老路,必須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新型城鎮化可以將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城鄉接合部為切入點,引導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有力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
衡量我國城鎮化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它是否帶動了鄉村發展,是否成功就地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等農業轉移人口,并成功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什么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認識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近日,中國城鎮化促進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理事長陳炎兵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采訪。
記者:為什么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陳炎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我們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因此必須采取重大戰略措施全面提升農業及農村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實現全國所有農民的小康愿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促進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將近40年來,我國全面推進城市改革,城市發展成效顯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但農業農村發展相對滯后,并凸顯了許多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成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補齊這塊短板,就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并提出全面、系統和根本性解決方案及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是一個全面和整體進程,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體現,同時也是全面現代化的薄弱環節和難點。鄉村振興戰略,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舉措。
記者: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內涵?
陳炎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鄉村振興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問題是經濟振興。鄉村產業的核心是農業,但我們不能走傳統農業發展的老路,必須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產業興旺是關鍵,生態宜居是前提,鄉風文明是靈魂,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實現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快速城鎮化階段,截至2016年底,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7.4%,不過,總體上的城鄉二元結構依然沒有破解,城鄉之間不平衡發展問題日顯突出。不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因此,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加強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形成城鄉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動,徹底打破現存的城鄉二元結構。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薄弱環節是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我國未來的發展潛力、空間和機遇也在農業和農村。而且,我國工業和城市也具備了反哺農業和農村的力量和條件。因此,把鄉村振興作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既具有現實必要性,又有現實可行性。
記者:如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陳炎兵: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具有重大全局意義的發展戰略,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改革勇氣和創新精神,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一是要切實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鄉村振興的戰略頂層設計,核心是加強政策和制度的頂層設計,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通過改革與創新,消除不利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障礙和制度瓶頸,形成各行各業支持農村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是要切實加強產業培育和產業支撐,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強化農村產業培育和產業支撐,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要切實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合理配置。要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以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三權分置”)為契機,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和收益。創新農村金融政策,推動金融資本向農村流動。推動城鎮化過程中企業創造和積累的資本下沉到農村,推動企業下鄉。推動科技、管理、勞動力等要素下鄉。深化戶籍、醫療和社會保險、就業創業等制度改革和創新,促進人才自由流動,尤其是激勵和吸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四是要切實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保障農民基本權益。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環境友好新農村。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配套設施,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發展格局。在您看來,應如何理解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
陳炎兵:新型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關鍵是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新型城鎮化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進城鄉產業融合,直接結果就是實現城鄉產業要素自由流動。另一方面,我國農業人口占全部從業人口的比重高達27.7%,發達國家一般低于10%,要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并縮小其與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距,就要通過新型城鎮化來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從這個角度看,新型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新型城鎮化是城鄉產業發展的融合劑。新型城鎮化可以將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城鄉接合部為切入點,引導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有力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實現了大中小城市和鄉村產業資源要素的流動、交換和融合,實現了城鎮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協同共進。
從另一個角度看,鄉村振興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結果。新型城鎮化一方面是人的城鎮化,讓城市中的農業轉移人口真正成為市民,或者通過大力發展小城鎮,實現農業轉移人口的就地市民化。另一方面,城鎮化的結果是城鄉產業融合化,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鄉村振興也是新型城鎮化成功的重要標志。我國的城鎮化是不同于歐洲和美國等先行城市化國家的新型城鎮化,這個“新型”最突出的體現是我國人口多,推進城鎮化速度快,根本的路徑是就地就近城鎮化。因此,帶動鄉村發展是我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衡量我國城鎮化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它是否帶動了鄉村發展,是否成功就地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等農業轉移人口,并成功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火燦)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鄉村 振興 發展 城鎮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