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五年砥礪奮進 中國經濟書寫亮麗答卷
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五年砥礪奮進,五年春華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內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經濟穩中向好、結構調整優化、人民生活改善……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亮麗成績單。
數據最客觀,事實最可信。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資料表明,2013-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平均每年增量44413億元(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增速連續8個季度穩定在6.7%-6.9%的區間。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4%,達到了2012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而這無疑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最新注腳。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優化,不僅有結構調整中的“進”,更重要的是在合理的產業結構形成上和新動能的轉換中有更大的“進”。就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6年這一比重提升至51.6%,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撐起“半壁江山”。再從需求結構看,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6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5%,高于資本形成總額8.5個百分點。凡此種種表明,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正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民生改善,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5年來,我國堅持民生優先,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養老金在“8連漲”基礎上繼續“5連漲”;農村低保標準5年翻一番,增幅遠超GDP增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扎實推進,教育、醫療惠民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織起全球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并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目前城鄉居民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過去5年,居民收入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實際增長7.4%……凡此種種,彰顯了我國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的新境界。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造福于世界。在全球經濟復蘇仍然乏力,增長動力不足,貿易和投資低迷,全球性挑戰加劇世界經濟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10年來年均在30%以上。來自世界銀行的測算顯示,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可以這樣說,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全球資源的互聯互通,以及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持續增大,中國經濟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的傳導路徑越來越清晰、互利共贏的效果越來越顯現。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并非自說自話的一家之言,更為外界所普遍認可和肯定。“一旦中國不再增長,世界就會陷入嚴峻的蕭條期。”“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遠超歐美。”這是來自外媒的判斷。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布《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排名上升。世界銀行在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調高了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預測。展望未來,有理由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把穩中向好的態勢鞏固、持續下去,開啟更加光明的前景,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更加強勁的動能,為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徐州市政協研究室)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中國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