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推動建立科學分類科技評價體系 促進國家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優化創新環境,改革科技評價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上)

2017年09月11日 09:1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常委,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蘭蓀:
SCI評價體系的效果、誘因與對策

SCI評價體系的推行曾經促進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顯著增加了我國在國外高水平(高SCI影響指數)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提升了我國科學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但是,其負面效果也已凸顯:導致研究人員普遍將發表論文作為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導致片面追求在高SCI影響指數刊物上發表論文并重視數量的浮躁心態,無法潛心從事原創性強、研究周期長的研究方向;使我國應用研究不斷被削弱。在SCI評價體系下,應用研究必然得不到評價和重視,大部分高校教師即使從事低水平的重復性的基礎研究,也不愿意從事應用研究,工科院校和學科也出現“理科化”傾向;SCI評價體系的推廣還嚴重影響了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導致我國研究力量向一些“時尚”的熱門學科聚集。

SCI評價方式作為一種“舶來品”,提供了簡單、定量、相對公正的評價標準,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SCI評價體系目前還不可能摒棄,只能減少其負面效應。建議:

一、 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方法。在評價單位和個人的研究工作時,應當評價其代表性成果,將評價重心由成果數量轉移到成果質量上來,不介紹甚至隱去相關論文。要堅決廢止一些院校仍在推行的論文獎勵政策。

二、 實行分類評價方法。對大多數普通院校,應當主要評價它們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即使是重點院校,大部分教師的研究工作也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另一方面,要研究和推行適合應用研究的評價方法。

三、 清理各種“人才工程”。SCI評價體系的主要出口在“人才”評選上,導致了青年研究人員的浮躁心態和不良風氣,“人才工程”實際上放大了SCI評價體系的弊端。

四、 著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學術環境。要有效遏止、扭轉學術界不良風氣,摒除“中國式關系”的影響,切實發揮同行評議作用,減少SCI評價體系的負面作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評價 科技 計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 亚洲成a人片在线高速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一级风流片A级国产 | 日本天堂天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