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今年前兩個季度,我國GDP增速均為6.9%,這是GDP增速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
時光再往前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始終保持中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6年,我國GDP增速分別為7.8%、7.3%、6.9%和6.7%,4年平均增速為7.2%,高于同期世界2.5%以及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
這組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的格局更加鞏固。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我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密不可分的。
5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從國內看,我國發展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經濟運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
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從經濟發展長周期和全球政治經濟大背景出發,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所處歷史新方位,明確了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
經濟增速換擋,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之一。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的GDP增速必然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這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結果。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需花費的氣力和付出的努力比過去要更大,中國經濟不可能長時間用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馬拉松。
我們還要看到,我國正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階段,矛盾和風險比從低收入國家邁進中等收入國家時更多更復雜。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要積極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轉方式調結構,促進民生改善。
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就意味著我國必須從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保持戰略定力。“穩”,就意味著我國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胺€”,就意味著我國不能再搞大水漫灌的“強刺激”,不能沿襲過度依賴投資、消耗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必須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適時預調微調,確保就業、物價、收入等指標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這一基調下,我國牢牢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2013年至2016年,我國不僅實現GDP增速始終運行在目標區間內,并好于預期;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就業和物價等指標表現同樣好于預期,城鎮新增就業連續4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農民工總量年均增長1.8%,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2.0%。
從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看,經濟增速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動在合理范圍內,就要保持平常心。不過,在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進程中,我們也要抓住機遇,更加自覺地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因此,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不僅要“穩”,還必須“進”。“進”,就是要把重點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
這就要求我們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為此,我國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更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進一步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2016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6%,比2012年提高9.7個百分點;服務業現價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升至51.6%,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
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胺€”和“進”,要相互促進,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創造穩定宏觀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才能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創造良好預期。
當前,我國仍要適應和把握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特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創新和改善宏觀調控,處變不驚、保持定力,加強相機調控、精準調控,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努力戰勝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織的嚴峻挑戰,使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火燦)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堅持 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