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鄭若玲:科學性是高考制度的根本所在

2017年06月15日 15:48 | 作者:鄭若玲 | 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作者: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若玲

常謂的“高考”或“統一高考”,包括統一考試與統一招生兩方面。統一高考制度建立于1952年,1966年因“文革”被廢止達11年,1977年恢復統一高考。統一高考恢復迄今40年,不斷根據社會發展與教育需求進行革新,不僅對教育發揮了重要的導向功能,而且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696439056666674377

科學性是高考制度的根本所在

高考改革40年,在科學性與多樣化兩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這二者之間并非涇渭分明,而常常是水乳交融的。

科學性是高考制度的根本所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采用的是較為陳舊的考試辦法,命題與施測主要靠經驗與人工,缺乏測量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因而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考試內容重知識記憶輕能力考核,命題隊伍建設缺乏科學性與穩定性,評分手段落后、誤差大,考務管理效率低下、難以適應考試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巨大工作量,等等。

為了提高高考的科學性,1985年,我國從美國引進了標準化考試。考試是一種測量,但凡測量必有誤差,而誤差大小可以進行人為控制,標準化考試就是一種按科學方法進行誤差控制的測量,包括統一內容、統一指導語、統一時限、統一評分、確立常模、收集信度和效度資料等方面,標準化建設涉及試題編制、考試實施、閱卷評分、分數組合與解釋各環節。以1993年為界,我國高考的標準化改革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制定考試大綱、編制試題與制定論述題評分細則、建設試題庫、進行分卷考試和機器閱卷等;第二階段主要是建立標準分數制度。盡管標準分數制度由于題庫建設和觀念慣性等原因歷經反復,如今在高考統考計分上基本被棄用,但這一分數制度中“常模”所體現的科學性已廣為認可,如今又以新的面目出現在新高考改革的計分方式中。正是在標準化考試改革的帶動下,高考在編制試題、建設題庫、提高施測技術含量、建立科學分數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20世紀90年代后,高考命題立意開始關注能力,先是進行了單一學科能力測試的探索,此后,單一學科能力測試又變為社會發展日益強調的跨學科綜合能力測試,旨在模糊學科邊界、增強跨學科綜合能力和學科間的知識相互滲透能力,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著重培養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

高考的科學性還體現在選拔標準的綜合性上。長期以來,高考錄取奉行的是“唯分是取”原則,“高考分數”幾乎成為唯一依據。從人才選拔的信效度來看,單一評價手段既不科學也欠合理。近年來進行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選拔制度改革的積極探索,說明高考的科學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雖然在統一高考的常規錄取中,統考分數仍是最重要的指標,但在自主招生以及當下浙江、上海試行的新高考方案中,錄取選拔標準的綜合性已逐漸得到體現,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也正逐漸被納入招生選拔體系中。

以統考為基礎,進行多樣化嘗試

與此同時,高考改革的多樣化特征也在逐漸顯現。

中國是考試的故鄉,具有悠久的統考歷史與深厚的統考傳統。此外,中國還是一個考試大國,就高考而言,每年有近千萬的龐大的考生群體。統一高考在公平、效率與可比性方面,有著其他考試形式所無法比肩的優勢,這也正是統一高考歷經風雨仍得以長期實行的根本原因。然而,高考的“大一統”局面,越來越不適應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變化,高考改革的多樣化特征正在逐漸顯現。除了20世紀80年代的保送生制度,近年來我們還先后試行了春季高考、高校自主招生、高職單考單招、外語一年多考等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嘗試。

高校自主招生是落實《高等教育法》中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改革。2003年,教育部啟動高校自主招生試驗,按照報考條件、招生辦法、錄取結果“三公開”原則,在統一高考之前由各校自行進行自主考核,但通過自主招生招錄的學生不得超過當年度招生總額的5%。自主招生自2003年試行至今已有十余年,經過各方努力,已由最初幾年備受質疑變為如今形成共識,說明自主招生是從“大一統”高考中“成功突圍”且頗有成效的制度創新。自主招生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為試點高校選拔優秀生源,更在于有力推動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所倡導的高校考試招生多樣化改革探索,有效踐行了教育改革所力推的素質教育與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目標,也使高校辦學自主權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實。

高職單考單招是為了解決“一張考卷從北大清華考到高職高專”的統考弊端、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分層分類發展需要而進行的重要改革。長期以來,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采取統一考試、分批錄取的招考制度,高職院校處于錄取批次末端,加之“重學輕術”傳統觀念作祟,職業教育一直被視為“末流教育”,只是作為普通高?!靶娱T無路入”后的“備胎”,高職院校招生也因此一直處于備受歧視、“門庭冷落”的艱難境地。如何突圍生源困境成為高職院校生死攸關的核心問題。2007年,教育部選取若干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試行單獨招考。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推進分類招考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2017年,我國各省份除西藏自治區外均采行了高職自主招生。

外語一年多考是針對長期以來高考“一考定終身”弊病而進行的嘗試。為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教育部于2014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考試,提供多次考試機會。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十幾個省區市公布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外語一年多次考試是多數省份改革的重點。不過,目前的外語一年多考僅限于聽力、口語等內容,原則上學生從高一起就能參加聽力考試,總計可考5次,筆試仍是一年一次。

編輯:位林惠

1 2

關鍵詞:科學 高考 制度 招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丝袜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