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讓大運河再活2000年!”
——全國政協“將建設‘大運河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綜述
2014年6月,大運河申遺成功后,如何以更高標準和更有效措施保護、開發利用大運河資源,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通州時明確提出,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共同的責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4月20日至26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率隊的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調研組赴江蘇、山東兩省,就“將建設‘大運河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重點提案進行督辦調研。
7天時間,星夜兼程。從碧波瀲滟的運河新航道到沒落衰敗的運河古鎮,從引運河水回灌形成的濕地公園到水質堪憂的古運河保護區,調研組深入大運河沿線的新區、古道、港口、碼頭、濕地、博物館等地,通過實地查看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代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一路考察、一路思考、一路交流,調研組力圖為大運河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參考價值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方案。
■古運河新故事
“這個古運河公園真美呀!這么多人在里面,不收錢吧?”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全國政協委員黃文平望著兩岸茵茵綠柳、點點紅花、遍地古跡的蘇州古運河景區,贊嘆道:“古運河沿線有那么多地方,如果都能變成可以讓人民群眾休閑旅游的遺址保護公園,該多好!”
“古運河現在走船嗎?”全國政協委員宋家慧問。
“古運河現在是景區,河上走的是旅游船,夜景非常美。古運河邊上不遠,是我們現在的京杭大運河主航道,那上面不走客船、只走貨船,可以直接把貨物運到山東和浙江。”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徐鳴回答道:“咱們考察蘇州段的運河,只能坐水利部門的巡邏船。”
一艘艘貨船滿載著石油、砂子和各種貨物穿梭于京杭大運河上,波光粼粼,汽笛聲聲,一片繁忙盛景。“運河的運字,就有運輸的意思。大運河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黃金水道,運河邊上經濟發展好的地區,也就是運河保護和開發利用較好的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蘇國萃說。
一邊是古運河的修繕和改造,一邊是修葺一新的京杭大運河上繁忙的航運景象。千年運河,波浪悠悠,古韻新波,如何使其更快、更好、更協調地發展,成為委員們關心的話題。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保護與沿岸城市發展、沿河環境改善密不可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李宏說:“建設大運河,要綜合考慮文化、生態、經濟等各方面問題,堅持可持續發展,重視生態保護,助力大運河沿線城市協調發展。”
“在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結合大運河自身特點,將運河遺產文化與改善大運河水質、修復生態環境、推進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干以勝說:“在保護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推進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才是未來可行之路。”
“大運河不止是經濟上的黃金水道,也是文化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承、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需要統籌兼顧、協同發展。”王家瑞說,“將建設‘大運河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論證的重大課題,對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和開發利用大運河要突出大運河保護和開發利用中的關鍵問題,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著眼于大運河功能的歷史演變和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更務實的舉措推動大運河的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
編輯:楊嵐
關鍵詞:大運河 運河 保護 黃河 讓大運河再活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