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大運河申遺成功 政協(xié)多年推動今朝夢圓多哈
人民政協(xié)網訊 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6月22日審議并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至此,“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會在聽取了對“大運河”歷史、作用以及現狀等方面的陳述后,各方代表闡述了各自意見,大會主席、卡塔爾公主瑪雅薩根據會議表決結果宣布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成功。隨后,會場響起熱烈掌聲,一些國家代表紛紛向中國代表致意,表示祝賀。
伊拉克代表哈希姆說,中國和伊拉克一樣歷史悠久,大運河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大運河”申遺成功充實了世界遺產內容。
大運河具有河道距離長、流域范圍廣、修建年代久遠、遺產類型豐富、利用功能多樣、保存現狀復雜等特點,保存下來的與大運河相關遺存總數已超過1100處。最終列入申遺范圍的大運河遺產分布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
58位委員聯(lián)名提案,大運河踏上申遺之路
歷史的彩筆,曾經在中國的版圖上勾出濃重的一劃,這一劃長1794公里,綠波蕩漾,名叫京杭大運河。她的誕生,直接成就了中國唐、宋、元、明四朝鼎盛繁榮的局面,見證了人間的滄桑巨變。直到今天,大運河那無與倫比的南北貫通作用依舊滋潤著沿途的大小城市。
開掘于春秋、完成于隋代、暢通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繁榮于明清的京杭大運河,在貫穿整個中華文明史的同時,更貫通了南北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她猶如絲絲血脈,滋潤著沿途的大小城市,成為閃爍的串串明珠和富庶的經濟中心,并且構成了獨特的自然風情、人文景觀和民俗風韻,成了2000年來中華文明史中的重要內涵之一。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決定將國際公認的、具有杰出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古跡與自然景觀,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加以保護管理,傳給子孫后代。 1985年12月12日,我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為締約方。1987年,中國開始遺產申報工作,同年12月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十一屆全體會議上,首次將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泰山、長城、秦始皇陵(含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6處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9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稱為世界古代最宏偉的四大工程,但至今唯獨京杭大運河是活著、流動著,并且仍在發(fā)揮價值的文化遺產。20多年前我國申報長城等第一批世界遺產時,專家們就提出了“大運河申遺”的建議。但當時一些觀點認為“文物是固定的,運河是流動的”,而且一些河床已經干涸、部分河段污染較重、一些河道已經改變,因此大運河不適合申報世界遺產。大運河申遺的事情也就因此耽擱下來。
200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遺存運河和文化線路作為新的世界遺產種類列入其中后,再加上國外運河成功申遺的先例,著名學者鄭孝燮、羅哲文、朱炳仁以《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為題,聯(lián)名致信18個運河城市的市長,呼吁加快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認為:“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千萬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斷流。”
2006年3月, 58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向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提交《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啟動申遺工作》的提案,呼吁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并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5月,全國政協(xié)組織委員和專家考察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活動的情況,對運河全線進行調查研究,并通過《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杭州宣言》呼吁:第一,喚起公眾對大運河重要地位和多重價值的重新認識,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的保護意識;第二,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建立統(tǒng)一的協(xié)調機構,制定法律法規(guī),統(tǒng)籌保護與發(fā)展規(guī)劃;第三,重視啟動大運河申遺工作,以創(chuàng)新的思路,正確處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第四,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收集資料,摸清家底,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第五,貫徹科學發(fā)展觀,關注大運河的整體風貌,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標志著中國對于京杭大運河申請加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夢想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6月,京杭大運河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月,北京通州舉辦了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高峰論壇。
12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將原先榜上無名的京杭大運河列在首位。
2007年4月,國家文物局發(fā)出《關于做好大運河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通知》。
6月,大運河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協(xié)調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旨在全面推動大運河保護工作有序開展,研究并確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大運河申遺工作協(xié)調機制,為大運河申遺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9月,揚州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40多個中外運河名城的市長和有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會上,中國大運河聯(lián)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大運河東關古渡正式揭牌,標志著大運河申遺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中國大運河沿線20余個城市的市長簽署《世界運河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揚州宣言》,明確提出“盡一切可能,把科學合理地保護、利用運河,促進運河與城市和諧發(fā)展作為神圣使命和永恒目標”,這可以視為大運河申遺的莊嚴誓言。同時,國家文物局正式發(fā)文,確定揚州市作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
2008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揚州召開了“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暨大運河保護規(guī)劃編制研討會”。會議建立大運河申遺城市聯(lián)盟,達成“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揚州共識”。會議還根據有關專家的建議和論證,將通往河南洛陽的隋唐大運河整合進來,將“京杭大運河申遺”改稱為“中國大運河申遺”,涉及城市擴大到33個。
6月,全國政協(xié)組織委員和專家分三路追蹤考察浙江、江蘇和山東的大運河沿線,目的是加強和協(xié)調各城市申遺籌備各項工作的指導和落實,同時也希望通過調研擴大申遺城市的范圍,保持運河線性文化遺產的整體性。
9月,為有效推進大運河遺產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確保沿線30多個地級市按照統(tǒng)一標準和要求在1年內高質量地完成大運河遺產第一階段保護規(guī)劃編制任務,大運河遺產第一階段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會議在江蘇揚州召開。此次會議既是大運河遺產保護規(guī)劃編制要求說明會,也是大運河保護與申遺下階段工作的部署會。大運河沿線各地代表及相關專家出席會議,共享課題研究成果,共同推進大運河遺產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
11月,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專家組成立。為指導大運河申遺工作科學推進,探索和開創(chuàng)符合大運河遺產特點的申遺路徑,并為申遺文本編制、保護規(guī)劃編制提供全面的學術支撐,大運河聯(lián)合申遺辦公室成立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專家組,專家組學科構成包括文物、歷史、遺產保護、水利、交通、規(guī)劃等方面。針對大運河申遺工作中的專業(yè)和學術問題、大運河申遺文本編制、各地規(guī)劃編制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專家組及時發(fā)揮咨詢作用,聯(lián)合申遺辦將以學術會議或其他形式,組織舉辦與大運河申遺有關的科研活動和專家論證,積極有效地推動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
編輯:付鵬
關鍵詞:大運河申遺 世界遺產名 遺產保護 政協(xié) 政協(xi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