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餐飲店“掃碼打賞”掃出疑慮 顧客擔心不打賞遭冷眼
打賞實為“雙刃劍”
既然會有這樣的“副作用”,那么餐廳為什么要推出“掃碼打賞”?
一家推出“掃碼打賞”的餐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推出“掃碼打賞”后,很多員工服務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提升,他們更加愿意主動與顧客溝通,讓顧客滿意而歸。粗略估計,餐廳員工一個月下來基本能拿到500元左右的打賞費用。
“提升服務水平,看起來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其實很復雜。服務業是以人的服務為準,人的服務是無法標準化的。例如,一名服務員只要幫客人點菜、傳菜、結賬就可以,這些動作是可以衡量的,但這些卻并不是顧客消費過程是否愉快的重要依據。服務員是否熱情、是否微笑等細節更為關鍵,但這些卻是無法衡量和監督的。所以,要想提高服務水平,要提高服務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服務者自覺為客戶著想。”曾經是北京多家四星級酒店餐飲部負責人的余先生向記者介紹說,小費能夠在一些西方國家盛行,并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而是經過市場漫長的檢驗,已經成為一種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的本質在于催生服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服務人員摒棄內心的“惰性”,以“積極”的心態工作。不過,余先生也表示,提升服務水平并不僅僅在于打賞,其應配備一套完善的評價和信用體系。也就是說,打賞是驅動力,評價和信用是抑制力。只有二者恰當結合,才能引導服務穩健提升。
也有消費者有這樣的擔心,如果打賞行為成為餐飲界常態,服務人員習慣于接受打賞,則打賞行為將會慢慢失去鼓勵提供更優服務的驅動性。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顧客拒絕打賞,就可能遭遇‘擺臭臉’的情況。同樣,餐廳服務人員也可能會通過‘看臉’的方式來接待顧客。那些看起來更有可能打賞的顧客,將成為服務人員的重點‘獵物’,而其他顧客可能會受到冷遇。”余先生坦言。
制圖/高岳
編輯:梁霄
關鍵詞:餐飲店 顧客 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