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啃“硬骨頭”出“真主意”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包松婭)2017年1月12日,隨著晨曦中的第一縷陽光,順著旗桿爬上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新的一天開啟了。
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攝
與這新的一天同時開啟的,還有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大幕。回顧剛剛過去的2016年,北京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重大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協商民主探索實踐,力促“十三五”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在這一年里,我們看到了北京市政協及政協委員聚焦首都改革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有勇氣啃“硬骨頭”,有智慧出“真主意”,扭住熱點難點問題不放的堅定身影。我們更感受到了,通過深入調研研究,傾心反映社情民意,政協智慧不斷被有關部門的現實工作所吸收采納的喜悅和欣慰。
無論是圍繞加強城市管理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兩大主題,通過議政性常委會開展專題協商;還是圍繞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產業疏解配套政策、圍繞全面放開二孩后的政策銜接三大主題,通過議政性主席會進行專題協商;亦或圍繞加強空氣重污染防治和應對以及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加快治理交通擁堵等主題,通過議政會進行協商,又或者針對《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修訂草案)》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修訂草案)》進行立法協商。政協的“大動作”總能“參政參到關鍵處、議政議到點子上”,得到相關領導和部門的高度評價。
為了緊盯這些“關鍵處”和“點子上”,每年年初,北京市委會與市政協進行先期溝通協商,今年北京市重點工作有哪些?哪些領域需要政協獻計出力?通過這種提前的“菜單式”商量,政協各項重要調研協商活動緊緊圍繞大局,真正實現了“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
而在一次次重大協商議政的背后,我們不能忘卻的還有,北京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或者專門委員會的相互聯合,或者與各民主黨派北京市委聯合,在這一年里進行了不間斷地深入調研,僅記者參與的主題就有5個,更重要的是,市政協專題調研組針對同一主題的調研往往不止一次,3次、5次都是常事。毫無疑問,這條扎實的“調研路”為重大主題的現場協商打下了務實高效的基礎。
人民政協網記者 賈寧攝
京津冀協同發展
破除政策壁壘
2016年上半年,市政協經濟委員會聯合民革市委、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進市委、農工黨市委、致公黨市委、九三學社市委、臺盟市委、市工商聯、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組成聯合調研組,重點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產業疏解配套政策開展專題協商。
聯合調研組先后聽取了13個委辦局的情況通報,與7家一般制造企業、6家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7個區政府的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并遠赴京城機電控股公司、廊坊永清國際商貿中心、北京亦莊·永清高新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組還借助市政協移動議政平臺征求委員意見,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與委辦局協商溝通有關情況,充分吸收政協委員、企業家和專家的意見建議,針對疏解政策的配套協同、疏解企業土地政策、人員安置與人才保障、資金政策和稅收政策五個方面提出了18條建議。據統計,在調研活動中,經濟委共組織各項活動11次,委員及黨派工商聯成員參加活動370余人次。
經過多次的調研和座談,委員們認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產業疏解與轉型升級是關乎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經濟任務。針對產業疏解中面臨以及疏解后將要面臨的共性問題,還需要有關部門牽頭研究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確保遷出企業能夠留得住、發展好。
在資金政策方面,要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彌補調整疏解企業資金缺口,搭建京津冀三地統一的投融資服務平臺,逐步實現三地資本市場的同步對接,推動建立京津冀投融資數據庫和投融資創新聯盟組織;在稅收政策方面,要充分調動疏解企業和承接地政府的積極性,京津冀三地政府協同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統計局等部委,抓緊制定一個統一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稅收政策,重點解決減輕疏解搬遷企業負擔、遷出遷入地稅收分成、統計分成等現實問題。在人員安置方面,市區兩級政府要加強再就業培訓和人員分流政策引導,降低產業疏解成本。北京市還應牽頭,創新性地推動京津冀三地在社保、公積金等方面的一體化、異地互認等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證遷出企業留得住,發展好。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政協 北京兩會 人民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