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黃仁偉:異中求同 創(chuàng)新探索 構建話語
作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舉全院之力完成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工程學術前沿叢書》經過兩年的努力,終于面世了。本系列書力爭吸納各方觀點,著眼于重要領域的重大問題。希望使讀者在讀完其中一本之后,對某個學科有一個全面了解;在讀完20本之后,對中國社會科學有一種鳥瞰的感覺;在讀完三個系列后,對中外社會科學能夠獲得比較鑒別的能力。這種梳理本身就是為中國社會科學進一步發(fā)展找到來龍去脈,進而對于這些問題進行集中探討和聯(lián)合攻關,以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的有效突破帶動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的全面提升。通過梳理學科理論前沿,把握重大領域、關鍵問題,呈現流派觀點、學術爭鳴,對于我國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和中國話語權構建有所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歷程呈現若干階段性特點。一是從撥亂反正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是批判引進西方社會科學方法并補缺學科體系空白;三是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四是參與經濟全球化大趨勢和確立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偉大中國夢;六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并初步形成國際話語權。在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變革中,中國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建立中國流派的話語體系開辟了道路。換言之,經歷三十多年的積累發(fā)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已具備條件。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氛圍中發(fā)展起來的。它在實踐中會有不同觀點、不同方法和不同側重點的交鋒,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模式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進行觀察,進行戰(zhàn)略設計,構建理論概念。這些差異恰恰是中國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我們看到,三十多年來,正是這些不同觀點的交鋒共同塑造了中國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基本方向,使我們能夠更全面地探索事件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從而在不同情況下提出不同戰(zhàn)略和政策選擇,對已有的戰(zhàn)略和政策進行補充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對新形勢、新環(huán)境提出新的戰(zhàn)略、理念和框架設計。
同時,必須從整體上了解中國社會科學在重大領域發(fā)現的重大問題、提出的重要觀點。在這過程中,各種觀點不免有各自的局限性,甚至偏執(zhí)一詞。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濾沉淀,就會發(fā)現這些不同觀點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只有運用整體觀,才能了解中國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大突破點和轉折點。如果抓住一時一事的某個觀點就以為是社會科學的全部,肯定會出現偏差甚至誤導。尤其是我們進行學科體系建設時,培養(yǎng)年青一代社會科學工作者時,更需要系統(tǒng)、完整的介紹,而不是片面、碎片化的介紹,通過不同觀點的點對點之間的連接形成理論的線和面。
本系列書以問題來引導思考、以爭議來擺明觀點、以焦點進行探索。這種形式還不足以窮盡目前國內理論界的爭論和探索,但是它有助于把這種真理性的觀察向前推進。中國社會科學發(fā)展之快、涉及領域之廣、研究難度之大,使我們難以窮盡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和關注的所有問題。我們相信,中國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前景廣闊,中國學派將以西方學者難以想象的深度和廣度向前發(fā)展,從而取得空前的國際話語權。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副院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黃仁偉 異中求同 創(chuàng)新探索 構建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