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吳為山:中國精神的時代表現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
吳為山
習近平總書記說:“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這個精神的大廈是由“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大量文藝作品構建而成的。因此,創(chuàng)作具有中國精神的好作品并進行有效傳播是十分重要的。
我理解,筋骨,就是愛國主義的擔當,體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力量,這種力量注入藝術家的生命和情感之中,也充盈于藝術家的精神世界。道德,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它貫穿于人民生活之中,外化于品行,體現于價值追求,表現于作品的格調。溫度,來自于黨的關懷和信任,來自于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情,來自于對民族文化的深情,來自于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激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什么是中國精神?我的理解是,中國精神是以改革開放為代表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表征,是中國人自主自強的獨立精神,是中國人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是中國人崇德尚禮的人文精神,是中國人在追夢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將這種精神融于藝術創(chuàng)作,會生發(fā)出新的生命氣象。它是我們可以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與碰撞中,恪守中華民族之本的精神支柱。一個文藝工作者只有將中國精神融入自己的靈魂,才能在脈管中涌動愛國主義的血液,進而激蕩藝術創(chuàng)作。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它體現在人和事,體現在文化中。人,是中國歷史上有品、有質、有格的仁人志士,是善良、勤勞的人民。事,是在時代發(fā)展的進程中,推動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與進步的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是生活中平凡而偉大的感人之事。文化,概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文化的精華則是一切經典的創(chuàng)造。作為一個中國藝術家,只有沐浴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陽光雨露下,才能創(chuàng)造出有靈魂的不朽之作。
95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
可以說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史。長期以來,這種愛國的精神和情懷滲透在所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生命基因中。它融入民族性格,在個人與祖國的相互依存關系中,體現歸屬感和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這不僅反映在內容和題材上,還應該在藝術表現上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這樣才不至于片面地將流行的、新潮的、曇花一現的時尚文化作為先進文化來模仿,也不會將封建的、落后的、局部的文化現象作為傳統(tǒng)來繼承。中華美學精神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我對中華美學精神的理解有幾個方面:澄懷味象的生命體驗,仰觀俯察的觀照方式,妙悟自然的欣賞特征,虛實相生的創(chuàng)作法則,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高明中和的審美理想。
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華美學精神為審美理想,其作品必定有底氣、骨氣、正氣、大氣。
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除了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同樣備受矚目的一個詞是“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輝煌歷史成為中國幾代美術家表現的素材,在中國革命的每一個階段都留下了燦爛的畫卷。同樣,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也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為黨、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的優(yōu)秀美術家。美術作品和美術家共同成為20世紀的“紅色經典”,體現了黨領導文藝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世界是一個多元并存、多元互補的生命共同體,我們堅信中國精神在人類史上具有普遍的意義。有效地在國際上傳播中國文化不僅可以擴大人們對中國的認知,同時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我認為,文化傳播要有三點:一張臉,一顆心,一個魂。
“一張臉”指的是中國文化的面貌。這是辨識度很高的臉,是在世界潮流中,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臉。
“一顆心”指的是一顆包容、真誠、溫厚的心。
“一個魂”指的是中華與人類之魂。
只有這樣,才能讓世界人民真正地了解中國文化的面貌,感知中國藝術家內心的溫度,深悟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共同發(fā)展的偉大理想與美好心愿。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軟實力構建、國際話語權競爭的高度,提出的對外傳播的根本要求。國際傳播貴在對話、講故事。因此,立像、辦展、演講等都是推出經典的有效方式。
立像,是指為先賢立像。
辦展,通過對古代和現代一脈相承的作品展覽,完整地展示中華民族的美的歷程,會使世界感知這個民族前進的步伐。
演講,從語言文字道出一個有意味的中國故事。
以我自身經驗為例,20世紀90年代,我開始創(chuàng)作系列中華人物塑像以立時代豐碑,已創(chuàng)作了老子、孔子等為代表的近500尊塑像立于世界多個國家。這是以“人”為核心的創(chuàng)作,恩格斯指出文化即人化。表現人民,首先要從表現好個體的人入手。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通過對溫良、靈敏、堅毅的中國人的塑造,我在尋找、在求索,如何表現一個偉大民族曲折而自強不息的心路歷程。一個藝術家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和民族情感融為一體,才能傳遞溫度,放射能量,體現魅力。這樣所塑造的群像,才是大寫的“中國人”。
通過國際巡展方式可將藝術及思想影響世界。近年來,我的作品在多個國家進行巡展。2012年9月4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手扶孔子像面對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外交官發(fā)表演講:“這些作品表現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更是全人類的靈魂。”
通過國際交流展覽傳播中國故事。2016年9月,“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 在巴洛克風格的建筑墨西哥城圣伊德方索學院(博物館)盛大開幕,在墨西哥掀起了一陣“中國熱”,不僅將“中國寫意”精神推向世界,也在世界人民心中種下了一顆中國文化的種子。展覽中,中國美術館培訓了150多個墨西哥志愿者用西班牙語講解來自中國的藝術,通過展覽的作品以及志愿者的導覽,拉近了兩國文化間的距離。
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我們的文藝作品源自生活,這生活,就是人民的偉大實踐;我們的文藝作品傳遞精神,這精神,就是中國精神!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吳為山 中國精神 時代表現 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