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基因圖譜告訴你榨菜為什么有獨特“中國味”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園藝系張明方教授團隊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繪制了世界上第一張榨菜全基因圖譜,將對芥菜類蔬菜作物的改良產生重要意義。《自然遺傳》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菜用芥菜是我國重要的加工蔬菜,榨菜和雪里蕻、大頭菜等都屬于不同的變種。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構建的高密度遺傳圖譜,張明方課題組首次完成了蕓薹屬中異源多倍體榨菜(AABB基因組)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并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對榨菜的“家譜”的認識。研究發現,芥菜物種形成于3.9萬—5.5萬年前,為單一地理起源,其A亞基因組與白菜型油菜親緣關系更近,然后演化成蔬菜用和油用芥菜兩個主要類群。
榨菜、梅干菜為什么會有一種獨特的“中國味”?課題組找到了兩組同源基因序列,其中一組與硫代葡糖糖苷代謝有關,它們發生了差異化進化,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榨菜聞起來香,有的香味不明顯。另外一組則與油脂代謝有關,決定著油用芥菜的產油量和油脂的組分。論文第一作者楊景華副教授介紹,半個世紀以來,眾多學者以小麥、棉花、油菜等為模式作物,對復雜基因組組裝和同源基因表達進行了廣泛研究,但尚未揭示多倍體物種中同源基因表達與選擇的機制。這種機制,終于通過我國的“鄉土”作物榨菜得到了揭示:異源多倍體芥菜亞基因組間呈非對稱進化,亞基因組間同源基因中具有顯著表達差異的基因表現出更快的進化速率,這些基因在菜用和油用芥菜分化中受到選擇。(記者 宦建新)
編輯:趙彥
關鍵詞:基因圖譜 榨菜 獨特中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