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劉建國:無害化是固體廢物管理的根本目的
2 減量化、資源化應服從和服務于無害化
只有滿足無害化要求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否則,不過是污染轉移、污染延伸或污染擴散,不但對改善環境質量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更大的危害。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需要在明確固體廢物基本屬性的基礎上來把握。
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固體廢物首先是污染源,不加以控制必然會造成環境污染。即使采取規范措施加以控制,在其收集運輸、處理處置、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的各環節也都可能對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措施不同,污染程度也不同,但要達到真正的零污染是不現實的。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固體廢物是具有負價值的商品,無論采用何種控制措施,都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成本。控制措施的環保標準越高,向環境排放的污染物越少,需要支付的經濟成本就越高。反之,控制措施的環保標準越低,向環境排放的污染物越多,需要支付的經濟成本就越低。
另一方面,固體廢物都蘊含一定的物質和能量,如果能夠提取出來,就可以作為替代材料、替代能源甚至戰略物資加以利用,從而減少原生資源的開采,降低相關產品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因此具有顯著的資源屬性。在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儲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充分回收大量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中蘊含的物質與能量,成為突破資源約束瓶頸、降低能耗物耗、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綠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與原生資源相比,固體廢物具有特性復雜多變、污染物含量高、資源品質低的特點。以原生資源為基礎的生產過程尚且難以避免環境污染,更不用說將固體廢物作為替代資源的生產過程。回收利用固體廢物中蘊含的物質和能量,必須有新的物質和能量輸入,即要付出相應的經濟成本;同時必然產生新的污染排放,即要付出相應的環境代價。如果回收利用的經濟成本低于其作為替代資源的價值,全生命周期污染排放也低于其它方案,那么這樣的回收利用就是利大于弊和可持續的,反之就是得不償失和不可持續的。固體廢物資源化并不是無條件的,條件就是首先必須滿足無害化要求,取得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
減量化是固體廢物處理的有效途徑。在工業生產環節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在居民消費和生活環節提倡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盡可能在源頭減少固體廢物產生,是最為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固體廢物處理方式。我國單位GDP的固體廢物產生量依然遠高于發達國家,消費和生活過程中的過度包裝、鋪張浪費現象依然很嚴重,固體廢物減量化大有可為。固體廢物產生后減量化與資源化一樣,必須付出相應的經濟成本和環境代價。事實上,大部分減量化措施同時也是資源化措施。一些具有顯著減量化效果的技術必須在全局、全鏈條的層面上加以審視,才能確定其對環境保護是否具有正面意義。
比如,居民家庭產生的廚余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可以大大減少進入收運與處理系統的生活垃圾量,是生活垃圾減量化方式。但是,如果沒有完善且與之相配套的管網系統,就有可能導致污水管網堵塞、污水泄漏污染河流水體或地下水、沼氣局部聚集發生爆炸等問題。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效果很可能還不如直接進入規范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再如,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的減量化效果明顯,但是如果不能統籌考慮后續處理工藝的需要,脫水后的污泥可能還需要再加水才能得到進一步處理;或者前端為提高脫水率加入某種藥劑,但這種藥劑對污泥的后續處理或利用存在不利影響甚至形成制約,造成了新的污染。所以說,固體廢物減量化必須首先滿足無害化要求。
改善環境質量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國固體廢物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固體廢物如何管理才能服務于改善環境質量?應樹立全局思維,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開展全鏈條設計,避免“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要切實有效地減少污染物產生與排放,節約自然資源,保護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少受乃至不受負面影響,才能夠對改善環境質量作出積極貢獻。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三者之間不是平行并列關系,更不是對立沖突關系,也不存在減量化、資源化優先于無害化的次序關系。三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無害化是固體廢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固體廢物管理的總體要求。固體廢物從產生、收集、運輸到減量、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利用都必須遵循這一要求。減量化、資源化是固體廢物無害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減量化、資源化應服從和服務于無害化。只有滿足無害化要求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否則,不過是污染轉移、污染延伸或污染擴散,不但對改善環境質量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危害。
作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劉建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劉建國 無害化 固體廢物管理 根本目的 減量化 資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