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羅永章:科研管理新政如何叫好又叫座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一名一線科研工作者,筆者發自內心地為這一新政點贊。《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站在有利于創新主體和項目實施的角度,彰顯了本屆政府實事求是、務求實效、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是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必將對加快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國家在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上的松綁說明了國家不再“算小賬”。“放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抓大”,這樣就可以集中精力從大處著眼,解決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產出比低的問題。此外,如何在寬松的科技經費管理環境下更高效率的完成課題研究并更加規范的使用科研經費,這顯然是各級職能部門在新政策實施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盡快制定更加科學、合理、人性化的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制度的實施配套意見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要加強科研立項管理。立項的方向直接決定了科技資源的分配,也決定了國家若干年后的收獲。如何研判科研方向?今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給出了清晰明確的答案,即科學研究一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可見,科研課題不僅要具備重要的學術價值,還應該能夠解決社會經濟和國家戰略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逐年顯著增加,學術論文的數量呈爆發式增長,但科技成果對國民經濟的改善卻收效甚微。為避免科研立項的盲目性和科研資金的浪費等問題,一定要全面統計不同領域科學研究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力,理性分析總結,從根本上使科研經費真正用到刀刃上。
其次,要強化科研成果考核。目前,國內普遍以發表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因子作為科研成果的考核標準,并與科研人員的晉升和薪資待遇直接掛鉤,但對科技成果轉化鮮有要求。如果科學研究在當下還依然停留在認知層面,而不去把這種認知付諸實踐,國家無論給科學家怎樣松綁,也無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指示。因此,在增大科研自由度的同時,要以目標為導向,增加科技成果轉化在任務考核中的權重,建立更加嚴格的成果考核和問責制度,依法開展審計監督,對項目實施進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嚴格的考核,對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的承擔單位及負責人建立業績檔案,作為下一次項目立項、經費申請的參考。
第三,要改進科研經費使用監管制度,杜絕冠以學術名義的腐敗。科研經費是納稅人的心血,必須規范使用。因此,松綁不等于失控,與之配套的應該是更加科學合理的監管。為此,應該多方調研,從科學研究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科研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克服以往閉門造車制定規章制度的弊端,盡快制定出臺可操作性強的相關細則,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有效監管和規范,而不是等出了問題再收拾。
另外,應該充分認識到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使科研經費向民營企業、特別是初創型高科技民營企業傾斜。我國高新技術快速發展并走向產業化的今天,民營企業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率已達到68%,成為納稅主體;民營企業在高科技行業中的數量已經超過80%。可見,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最活躍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力量的代表。這在發達國家一直是常態,因為迫于生存壓力,高科技企業歷來具有比科研機構更強的創新動力。因此,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應該顯著加大對企業的科研經費支持,充分釋放企業的創新活力,讓科技成果盡快造福社會,服務百姓,形成良性循環。尤其是對于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國家科研經費將起到“雪中送炭”的關鍵作用,使企業節約大量的融資時間。對于已經成熟、實現盈利的企業則不鼓勵國家科研經費過多投入,因為這些企業的利潤已經具備了反哺科研的能力。
瑕不掩瑜,新政沒有涉及補助類、股權投資類資金的使用和外資機構、外籍專家享受財政科技資金等政策,希望今后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羅永章 科研管理新政 科研 科研立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