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錢惠麗:“揉碎”而后“重塑”
越劇《甄嬛》(下本)中,錢惠麗(右)飾皇帝玄凌
重塑
要想重塑成功,便要把“想”的都變成“做”的。“想的是一桶,最后變成的只有一碗。 ”錢惠麗這樣詮釋她精煉的創作方式。可是這“一碗”去哪里找?
給皇帝尋找舞臺行動首先要向話劇學習心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在塑造人物的深度與廣度方面,話劇有其優勢,戲曲的手段有時是不夠的。何況話劇本來是越劇的“奶娘” ,老一輩越劇藝術家就是十分重視創造人物的。為此她甚至特地問她的朋友盧昂導演近來有什么好看的話劇,強效吸收,積蓄能量。
接下來的關鍵是設計恰到好處的舞臺動作。比如第二場的“疑云初起” ,本場主要戲份在于甄嬛與華妃的爭執,皇帝夾在中間,能做什么?她選擇把前臺讓給她們,自己靠后背立,只給一點側影。這樣的設計,不僅凸顯了其他兩位角色,更給皇帝一個旁觀的、冷靜的視角,得以統觀全局。這是錢惠麗要塑造的皇帝:他不是能受后宮擺布的昏庸之人,他有著自己的決斷,并把一切局勢掌控在手。再如第五場,皇帝臨終前躺在榻上,一只手搭在靠背上。這樣的姿勢,是他長期批閱奏章、倒下就睡養成的習慣,也是他高度警覺、敏感的性格體現——這樣的姿勢便于皇帝以最快的速度坐起來處理政事、甚至自我防衛。連他最后氣絕時,也以這樣的姿勢為自己的生命劃了句號。錢惠麗用一個姿勢表露出皇帝勤于政事和多疑性格的一面,而這點不僅在劇本中沒有提示,就連觀眾也不一定能夠讀出這么深厚的意味。但錢惠麗要盡其所能地去豐滿人物,因為,她就是這個人物。人物會去考慮觀眾看得到的就表現,看不到的就不表現嗎?顯然不會。天道酬勤,錢惠麗精煉的設計,令皇帝這個角色更添了許多意蘊深長的悲劇色彩。
表演分寸的把握十分重要,尤其是“真”和“美”的關系。戲曲演員對“美”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舞臺上,形象美、動作美、聲音美,力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如果為了符合角色,在適當的時候需要破壞美,那該如何抉擇?錢惠麗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 《甄嬛》 (下本)中皇帝臨終前,深受病痛與心靈的折磨,在氣急敗壞的情緒下,錢惠麗給他設計了幾個“破音” 。這是極其傷害嗓子的,每這樣喊一次,聲帶就受損一次,但錢惠麗“毫不心疼” 。在舞臺上,她只是“皇帝玄凌”這個角色,只要角色需要的,她都在所不惜。
對于戲曲演員而言,要形成自己的藝術特點,須有自己的一系列穩定成形的唱腔,錢惠麗也不例外。然而她又追求“一戲一腔”的藝術境界,如何將兩者相融?錢惠麗的原則是“大同小異,和而不同” 。唱腔的設計可以穩定成自己的特色,但在表現每個人物時可有不同的處理。一個音,拖與不拖、拖長拖短、何處換氣、何處輕重,這種種潤腔的方式都關乎到人物的性格與情緒。還有對于節奏和度的把握。這兩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時竟成為判別高下的關鍵所在。不同的節奏處理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效果。然唯有這門功課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須得自己站到舞臺上去磨煉方可捉摸一二了。
不僅唱腔,錢惠麗對念白也追求“一劇一格” 。根據人物的性格、情緒和環境的不同,她會對同樣的念白進行不同的處理。比如皇帝臨死前說了一句“蒼天啊” 。事實上,越劇有很多劇目都有“蒼天啊”這三個字。但錢惠麗的處理與以往任何劇中的處理都不一樣:三個字用了“低、中、高”三個音。她先以低沉的“蒼”字切入,然后用中音的“天”逐漸上揚,最后一個“啊”字沖到高音,表現皇帝垂死之際受病痛折磨,但又極度不甘、極度憤懣的復雜狀態。
錢惠麗說:“不同的職業要求有不同的立身之本。演員的本事便是塑造舞臺上的人物。對人物的肯定是對一個演員最大的贊揚。 ”誠然,我們知曉臺下的她是多么辛苦,要經過無數次不斷地否定之否定,又不斷地重新創造,才能呈現給觀眾一個完滿的形象。但唯有演員能在生死之間往返不止,這又是何等的福氣。當“他”鮮活地站在舞臺上的時候,錢惠麗知道,一切都值得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錢惠麗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 配角獎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