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陳衛東:讓舉報人敢舉報愿舉報
日前,最高檢、公安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保護、獎勵職務犯罪舉報人的若干規定》。為什么要建立職務犯罪舉報人保護、獎勵制度?《規定》的突出亮點和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貫徹落實《規定》?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
陳衛東
記者:出臺專門保護、獎勵舉報人的《規定》有什么重要意義?
陳衛東:舉報工作必須依靠群眾,檢察機關不可能自己去發現所有的職務犯罪線索,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群眾的舉報,這是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的普遍規律。實踐證明,群眾舉報是檢察機關查處職務犯罪工作的重要源泉,沒有群眾舉報,查辦職務犯罪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沒有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
目前,惡性打擊報復職務犯罪舉報人的現象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我國職務犯罪舉報人保護狀況仍不容樂觀,而利用職權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對舉報人進行變相打擊的隱性報復更是難以查處。
另外,檢察機關對舉報有功人員的獎勵金額偏低,與舉報風險相比不對稱,甚至出現獎勵金額難以抵銷舉報人所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的情形,導致許多無利害關系的個人和單位不愿舉報或提供線索,很多案件也因此錯過了最佳的辦案時機。
因此,為了破解職務犯罪舉報人不敢舉報、不愿舉報等難點問題,亟須建立、完善職務犯罪舉報人保護、獎勵制度,以提高職務犯罪舉報人積極性、推動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
記者:《規定》都有哪些突出亮點?
陳衛東:在保護舉報人方面,明確了檢察院對于舉報內容和舉報人的保密義務,制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明確了“打擊報復”的外延,對顯性報復和隱性報復一并列舉,共規定了10種打擊報復情形,增強了可操作性,擴大了保護范圍。同時,細化了保護措施,并堅持事后救濟與事前保護相結合,強化了對舉報人的事前保護,提前防范對舉報人的打擊報復行為。
在獎勵舉報人方面,一是明確了獎勵的三個條件:舉報線索經查證屬實,被舉報人構成犯罪的;應當是實名舉報人;積極提供舉報線索、協助偵破案件有功的實名舉報人。
二是明確了對單位舉報、多人聯名舉報的獎勵原則:單位舉報有功的,可以給予獎勵;但舉報單位為案發單位的,應當綜合考慮該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在案件偵破中的作用等因素,確定是否給予獎勵。
三是適當提高了獎勵金額的上限,明確規定舉報獎勵資金由財政部門列入預算,保障及時足額給予獎勵。
記者: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規定》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陳衛東:首先應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舉報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舉報行為是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的具體表現。國家要暢通舉報渠道,履行好舉報保密、安全保障、給予舉報人獎勵和補償等責任和義務。
檢察機關更應將職務犯罪舉報人視為“戰友”,更多地考慮舉報人的利益,嚴厲打擊報復陷害舉報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努力獲取“雙贏”效果。社會也要更新觀念,通過宣傳使人們逐步認識到舉報行為是一種見義勇為的行為。
同時要明確分工,加強協作。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保護主要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如果舉報人直接向公安機關請求保護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公安機關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并及時通知受理舉報的人民檢察院。
財政部門應將舉報獎勵資金列入預算,實現足額保障。檢察、公安和財政要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共同做好舉報人保護和獎勵工作。同時,要強化對保護、獎勵舉報人工作中失職、瀆職行為的責任追究。
其次還要完善立法,鞏固成果。在執行《規定》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進一步梳理、細化舉報人保護制度,建議將其納入刑事訴訟法立案一節當中,構建相對完備的舉報人權利保護體系,在立法上鞏固改革成果。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陳衛東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舉報人 舉報 職務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