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董希淼: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是理性回歸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利潤中樞下移,是一種理性回歸,不用過于悲觀。
首先,應該看到商業銀行仍然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利潤總量較大,盈利結構優化。其次,可以看到上市銀行利潤增速的放緩事出有因。從客觀因素看,這是“新常態”在銀行業的正常反映。當下,不少企業經營面臨困境,不良貸款上升較快,吞噬了銀行不少利潤。這其實是銀行體系為經濟下行和產業轉型升級在買單。從2014年11月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連續進行多次降息,對銀行利潤增長也帶來不少影響。從主觀原因看,這是銀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在實體經濟面臨困難的時候,銀行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各種收費等方式,主動為企業減負。
董希淼
利潤增速的放緩,還反映了商業銀行審慎、穩健的經營理念。由于不良貸款增長較快,不少銀行為此計提了充足的撥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一部分利潤。只要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銀行總體風險仍然可控。隨著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收益權轉讓試點的落地,“債轉股”等舉措即將推出,商業銀行多元化、市場化和綜合化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將得到提升,資產質量有望逐步改善。
我國商業銀行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國家隊”作為最大的長期價值投資者,其新風向值得關注。從上市銀行年報看出,國家外管局旗下的“梧桐樹”投資平臺去年四季度大手筆掃貨銀行股,至2015年末出現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及浦發銀行四家銀行的十大股東名單中。
中型商業銀行更有持續發展能力。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關于銀行業市場劃分和發展策略的一項研究表明,銀行業根據資產規模大小可以分為三組:第一組是大型銀行,為銀行業的主宰者;第二組是小型銀行,資產規模相對較小、靈活度較高,容易進行差異化經營;第三組是資產總額介于前兩組之間的中型銀行。第三組往往被研究者形象地稱為“死亡之谷”。但正如一個硬幣有兩面,缺點反過來看也可能成為優點。尤其在我國,以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型銀行,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型銀行體制更靈活,船小好調頭,試錯成本更低;與小型銀行相比,中型銀行經營更穩健,資產規模更大,渠道布局更優,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能力更強。中型銀行還是我國最早公開上市的銀行類型,市場化程度高,公司治理完善。面對新挑戰,中型銀行通過踐行“全資產”“輕資產”等新理念,成功實施戰略轉型,未來發展更值得期待。
(作者系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董希淼 商業銀行利潤 理性回歸 利潤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