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聚焦國企改革配套體系 11項配套外仍有多項待公布
根除國資委的行政尷尬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指出: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看來:“國有資產管理的難點,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而這也正是改革的重點,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穩妥有序地推進。”
“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被國資委列為2016年“九項重點任務”中的第三項。
從管資產到管資本,一字之差,卻涉及各級國資監管部門的自我革命。
以國務院國資委的設立為例,這個成立于2003年,整合了中央大型企業工作委員會、經貿委、財政部、中組部等多個部門部分職能的正部級特設監管機構,解決了國企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等原有的監管弊端,邁出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第一步。
然而解決了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問題的國資委,在此后的13年里,更多時候給外界一個行政管理者的印象,“投資、戰略、招聘、信息化,甚至是二三級公司的事,國資委都管。”某央企高管曾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有些無奈地表示。
“老板+婆婆”的雙重身份,始終是國資委飽受外界詬病的主要問題。曾擔任國資委副主任、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的邵寧曾表示:“這么龐大的一個行政機構,各部門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實、做到位,都去指導,必然對企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你看看國資委機關的機構設置,再看看我們企業總部的機構設置,基本上一個套路沿襲下來。”某央企人力部門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國資委)每個口都經常發文,每個文件企業都得有專人去落實。”
來自企業的“吐槽”,凸現了延續很久的“管人管事管資產”的管理模式,對國有企業的行政干預過多,使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難以充分發揮。樓繼偉曾指出:“國有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實際上就是管理體制的問題。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這些問題,2015年9月出臺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管資本的主要“抓手”是什么?2015年11月4日發布的國企改革配套文件《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給出了具體舉措:一是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二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國資委簡政放權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對于自2003年以來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各級國資委而言,意味著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加大。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務院國資委通過全面梳理工作職能,已初步研究形成出資人審批事項清單。而各地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出資人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取消或下放了一批監管事項。
以江西省為例,江西省國資委采取先試點后推開的方式在世界500強企業江銅集團開展了改革試點,分兩批取消和下放了38項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制定公布了國資委權力清單(含24項出資人權力事項)、責任清單和履職事項清單。同時明確,凡清單內未列入的事項原則上都由企業自主決策,讓企業“舒筋骨、增活力”。
“我們堅持放權放開放活,要讓企業活蹦亂跳。”江西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這樣看待他的“經驗”: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必須準確把握出資人職責定位,充分保障企業獨立法人市場主體地位。
據知情人士介紹,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正在制定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方案,進一步為國企改革清障。此外,國資委也在轉變監管方式,據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在2016年央企負責人會議上表示:國資委加強和改進了外派監事會監督,發現問題、揭示問題和報告問題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國企改革 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