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北京門頭溝3株四百歲油松缺少掛牌保護 已死一株
歷經戰亂和人為破壞,北京仍幸存下來的古樹名木有四萬余株,堪稱世界保存古樹名木最多的大城市。在官方登記古樹的樹干上,常能看到一塊長方形鐵牌,記錄下樹種、級別、編號等信息。
這棵樹齡400多年的油松已經死亡(圖中畫圈處)
3月12日植樹節前,《法制晚報》記者發現,在門頭溝區匣石窯,有3株四百多歲的油松(一級古樹),卻多年缺少掛牌保護,其中1株已死亡多年。
探訪 四百歲油松死亡 根部折斷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九龍山的半山腰有一個自然村,名叫匣石窯。由于交通不便、吃水困難,從上世紀50年代起,村民陸續遷出。荒村以北有一處平臺,本有三株古老的油松,好像扎根大地的生靈,目睹著周遭的風云變遷。
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吳曉平回憶,2010年5月他獨游此地,三株古樹長勢基本良好,呈三角形分布于平臺上。東北側的油松最為古老,也最為粗壯,但樹冠上面出現了部分死杈,而且樹冠明顯向東傾斜。
時至2012年1月,徒步愛好者英先生來到匣石窯,發現最古老的那株油松已經傾倒,靜靜躺在山地上。由此判斷,古樹傾倒發生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之間。
讓兩位見證者最為詫異的是,三株油松非常古老,卻均未釘掛樹牌。
近日,記者來到匣石窯,死亡的油松依然躺在那里,根部折斷,好像一個面目依稀的巨人,再沒有傲視蒼穹的氣勢,生命的尊嚴灰飛煙滅,主干上的樹瘤,印證了它的滄桑。經測量,其胸圍達到了3.75米。
資料圖片顯示,這株油松死亡之前,存在明顯的重心偏移,但并無支撐保護,最終的倒向也正是其樹冠偏移的方向。
讓吳先生不解的是,體量如此巨大的油松,至死也未見搶救和掛牌,難道是官方漏查了?
質疑 幸存古樹至今有登記無掛牌
據《宛署雜記》記載:“華嚴寺在匣石窯,離城六十里。”雖沒有記載建廟年代,按該書成書時間為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推算,已有423年。如今建筑已無存,不能排除油松的所在地就是華嚴寺遺址,古樹成了唯一的歷史地標。
油松死亡已經過去四五年,旁側幸存至今的兩株油松,仍未見有“身份證”。兩株油松高大挺拔,姿態優美,讓人感受到寧靜的力量和頑強的個性。
經記者測量,發現其胸圍分別達到2.68米和2.73米,普通身材的人難以環抱。記者圍兩株古樹分別繞了一圈,并沒找到樹牌。
出版于1995年的《北京郊區古樹名木志》記載,匣石窯3株油松,均為一級古樹,樹號分別為0554、0555、0556,樹齡400余年,長勢良好,西面靠山,東面是荒地。由此可見,匣石窯油松,并非官方漏查,而是“有登記、無掛牌”。從2010年到現在一直如此。
根據《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區、縣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應對行政轄區內的古樹名木進行調查登記、建立檔案、衛星定位,制定保護措施并確定管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標掛統一的標識,并將上述事項完成情況報園林綠化局備案。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古樹名木生長和管護情況進行檢查;對長勢瀕危的古樹名木提出搶救措施,并監督實施。
幸存的這棵油松的胸圍達到2.73米,成年人都難以將其環抱
分析 傾倒油松之體量 可排進北京前十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森林生態學和森林培育學博士生導師羅菊春介紹說,古樹是珍貴的自然遺產,又是重要的歷史地標。
具體到油松,其樹冠大、壽命長,是中國獨有的樹種,在華北地區比較常見,而國外是沒有油松的。北京的油松,主要集中在山區、寺廟周圍,如戒臺寺、潭柘寺,市區內相對少見。
胸圍達到3.75米的油松,就算在北京不是數一數二的,也能排進前十名,因此非常可惜。每一株古樹無論存活還是死亡,都是獨一無二的。
羅教授指出,古樹多存在病蟲害,或樹冠配重不均,若不及時防治,或進行支撐保護,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如被風吹斷。確如羅教授所說,油松最終傾倒的方向,正是其存在傾斜的方向,如及時設置支撐架,或許能將其挽救。
編輯:陳佳
關鍵詞:北京門頭溝 3株四百歲油松 缺少掛牌保護 已死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