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告別“奇葩證明”需要配套措施
消除“奇葩證明”的生存土壤、解決濫開證明的問題,不僅需要簡政放權、開出權力清單來堵住證明的出口,同時也需要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
告別奇葩證明
春節剛過,人們對生活又寄予了新的期待和希望,這其中也包括更實的法治獲得感。近日,隨著公安部推出規范派出所開具證明、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等28項措施的出臺,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讓群眾辦事更簡便,在新歲之首又被提到重要位置。其中,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奇葩證明”和證明過多過濫問題,更是引發社會關注和期待。
很長時間以來,“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折騰了不少人,成為社會的痛點。不久前,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2015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中,“奇葩證明”名列十大“痛點”榜單之中。“奇葩證明”之所以成為一個難以忽視的關鍵詞,是因為它集中折射出了民眾“辦證難”“跑證難”的辛酸,成為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個標識。
群眾利益無小事。過去的一年,為治理“奇葩證明”,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2015年,公安部官方微博曬出18個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民政部則明確,今后除辦理涉臺和哈薩克斯坦等9國的公證事項外,不再向任何部門和個人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要求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各地要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
毋庸置疑,一系列的改革舉措確實給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然而,由于配套規定未跟上、信息交流瓶頸未打破、誠信體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治理“奇葩證明”的對接工作還沒有完全到位,在一些地方,不少機構對證明材料的需求并未減少,上了禁開清單的證明依然不得不開。
消除“奇葩證明”的生存土壤、解決濫開證明的問題,不僅需要簡政放權、開出權力清單來堵住證明的出口,同時也需要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是“奇葩證明”存在的重要原因,只有建設和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才有利于相關部門以“公對公”的形式解決信息傳遞,而不是將問題轉嫁給民眾。
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民眾辦事,這是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和應有內涵。此次集中出臺的舉措,要求各地公安機關緊密結合本地實際、逐一做好對接,確保每項措施都能落實到“最后一公里”??梢哉f,這是對“奇葩證明”生存土壤仍然存在的正視,也是讓民眾少折騰、給民眾更多便利的一個明確信號。唯有以此為契機,做好配套制度的細化和落實,才能消除“奇葩證明”和證明過多過濫問題,才能給民眾帶來更為切實的法治獲得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告別“奇葩證明” 配套措施 簡化公共服務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