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小學校長當教授”緣何成新聞

2016年02月16日 14:04 |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所謂佳話,往往具有示范意義和樣本價值。26歲的劉半農(nóng)受聘為北大教授時只有初中文憑、魯迅“大專”文憑沒拿到就在大學當了老師、只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也躋身北大教授之列、金克木甚至連小學都沒畢業(yè)卻可以在北大教書、胡適當北大教授時只有27歲……不問出身、不問文憑、不問年齡,這些“唯才是舉”的案例,一直被奉為教育界的佳話。最近,杭州一名小學校長到杭州師范大學任教授,也被傳為一時佳話。只不過,以前唯才是舉,佳話迭出,如今學歷文憑和按資排輩至上,佳話變少了,以至于物以稀為貴,“小學校長當教授”成了廣受關(guān)注和熱議的新聞。

促使王崧舟從小學校長步入大學講臺的,無疑是他的才華和能力。這位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是國內(nèi)小學語文教學領(lǐng)域的標志性人物,開創(chuàng)了“詩意語文”教學流派,直接指導培養(yǎng)了20多名省、市級教壇新秀和學科帶頭人。擔任校長僅僅5年,就讓一所普通的小學躋身杭州新興名校行列。

從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知道,王崧舟受聘到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主要任務(wù)就是參與該院“卓越小學教師培養(yǎng)”項目,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小學全科教師。以王崧舟的履歷和經(jīng)驗來看,這份教職于他可謂人盡其才,其專長正是大學所需,其才華恰好可以一展所長。正因如此,發(fā)生在王崧舟身上的“小學校長當教授”的事件,才具備獨特的示范意義——是金子,就可以發(fā)光。

按照目前高校的慣例和社會上學歷崇拜的氛圍,如果一個人沒有博士學位、沒有高級職稱、科研成績不突出,一般是很難走上大學講臺的,更不用說直接當教授了。那個橫在人才面前的學歷職稱門檻,也是越來越高。“小學校長當教授”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打破了學歷崇拜的窠臼,沖破了職稱序列的藩籬,回歸到了人才引進的本質(zhì)層面——才華和能力。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時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決定高校水平和檔次的,永遠只可能是大師,是人才,是人的才華和能力。但是現(xiàn)實的尷尬在于,大學內(nèi)不乏一些高學歷、高職稱者,或忙于“糾集”研究生編著文字垃圾,或“不務(wù)正業(yè)”拉關(guān)系跑項目,非但不會有損“教授”本色,反而更像“成功人士”似的。倒是有很多具備真才實學且愿意以學術(shù)研究為志業(yè)的人,因為學歷、職稱、年齡的門檻,被擋在了大學講臺之外。“小學校長當教授”之所以獲得這么高的關(guān)注,我想還因為這承載了一份期待——讓人才選拔更加“不拘一格”、更加“唯才是舉”。

讓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很多年輕人頻頻躋身教授之列:被稱為“火箭式學霸”的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85后副教授方璐、武漢大學85后教授鄧鶴翔、華中科技大學最年輕教授吳燕慶……據(jù)說,僅在武漢就已有30多名80后教授。盡管這些學霸教授大多或具備海歸背景,或擁有高學歷,但至少在年齡上,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算是對蔡元培時代大學奇跡的一聲應(yīng)和。但愿王崧舟“小學校長當教授”的例子僅僅是一個開端,能成為一個“兼容并蓄”的新時代來臨的信號。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小學校長當教授”王崧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资源网在线 | 中文字人妖一区二区 | 无遮挡在线看国产 | 日本老肥熟视频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