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十三五”服務業市場開放影響轉型增長全局
遲福林
“十三五”是我國經濟轉型和改革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規劃將是決定經濟轉型和改革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三五”改革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十三五”應重在謀劃好、把握好經濟轉型與增長的路徑選擇,以轉型改革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標,并實質性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服務業市場開放牽動和影響轉型增長全局
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提出“十三五”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同時,強調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
對此,遲福林認為,我國經濟進入工業化后期,無論是增長的趨勢、結構,還是動力均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變化,增長轉型改革高度融合的特點突出。
“從經濟轉型的新趨勢來看,在‘互聯網+’的趨勢下,‘中國制造’正由生產型制造業為主向服務型制造業為主轉型,有望形成制造業的競爭新優勢;在戶籍制度改革的推動下,規模城鎮化加快向人口城鎮化轉型;同時,消費結構正處于從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的快速轉型中。”遲福林表示。
而從經濟轉型的新結構來看,遲福林認為,“十三五”經濟轉型的新趨勢將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由此引領經濟結構升級上一個新臺階。
“將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基本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遲福林表示。
在他看來,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十三五”既是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期,又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后窗口期”。因此,他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三五”應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加快推動以服務業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形成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新格局。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既是適應經濟轉型趨勢、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又是下一步市場化改革的重大任務,服務業市場開放牽動和影響轉型增長全局。”遲福林表示,目前服務業已成為市場化改革的“短板”。
在他看來,多年來,由于市場開放的重心主要在工業領域,服務業領域成為市場化改革的“短板”,主要表現在“三低一高”———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服務業對外開放度較低、服務業服務水平低、服務價格高。
“‘十三五’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矛盾就在服務業領域。需要盡快打破服務業市場的行政壟斷與市場壟斷,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服務市場價格,以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這就需要推進服務業準入的便利化改革,使社會資本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體。”遲福林建議,還應盡快制定“十三五”服務業市場開放行動計劃。
結構性改革破解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矛盾
在遲福林看來,經濟轉型面臨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僅影響短期經濟增長,而且掣肘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因此,需要在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同時,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攻堅結構性改革。
“當前經濟轉型面臨結構性的政策與體制矛盾還比較突出。比如,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加大投資。從統計數字來看,2015年前三季度,扣除房地產后的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僅為24.2%。其中,全社會需求增長比較快的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服務業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嚴重偏低。”遲福林認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現行的宏觀政策與宏觀體制結構帶有鼓勵工業發展、抑制服務業發展的某些特征。
他分析,當前不講條件地強調“投資是關鍵”的政策導向,導致投資消費結構性失衡的局面難以扭轉;投資體制改革滯后,導致民間資本投資服務業領域困難重重;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營改增”尚未完成,消費稅改革進展緩慢,導致地方政府“重投資、輕消費”的行為模式難以改變;金融結構不合理,普惠性金融發展相對滯后,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難以得到明顯緩解;教育結構不合理,導致經濟轉型急需的實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嚴重短缺。
因此,他建議,“十三五”期間,要破題投資體制改革,把投資建立在有效需求的基礎上,突出消費的導向作用推進投資轉型,擴大有真實需求的服務業投資比重;其次,還要加快推進以消費稅為重點的財稅體制改革。把消費稅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稅種,提高直接稅比重;對服務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加大“定向”減稅力度,實現工業與服務業稅負平等。同時,還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以社會資本為主體的中小金融機構,通過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此外,他建議,還要調整教育結構,加快發展與經濟轉型趨勢相適應的中高端職業教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李彬)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遲福林 “十三五” 服務業市場 經濟轉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