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韓美林:藝術大篷車之旅開進博山賞琉璃
為琉璃設計新樣式的韓美林
在2011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韓美林藝術大展”上,幾件精美的制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琉璃作品深深地吸引了觀眾。據韓美林先生介紹,當年他與時任中國美協秘書長的戴志祺先生一道來博山,曾經在此呆了幾個月的時間,制作了大量的琉璃和陶瓷作品。然而可惜的是,保留至今的只有現在的十余件。回想起與當年琉璃技師們共同工作的場景,三十余年過去了,他還能隨口叫出他們的名字。這其中,有許多人已經過世,韓美林先生也迫切地想趕到博山去再見一見這些老朋友。
韓美林設計制作的琉璃產品曾經作為禮物送給許多國內外的友人,為了說明琉璃制品制作過程的艱辛,他向我們講述了其中的一個小故事。時間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時在中國作協工作的韓美林先生把一個剛剛做好的琉璃花瓶送給了呂正操將軍,不料當晚就接到了呂正操將軍的電話。原來是花瓶退溫不足,在半夜突然爆裂,嚇壞了將軍家的工作人員,以為出了什么事。呂將軍風趣地說,“我打了一輩子仗,還沒被人炸過呢,想不到被你這個琉璃花瓶炸了!”
琉璃制作的工藝極為復雜,因為琉璃制品是在高溫中成型的,在全部工序完成之后,還要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冷卻退溫的過程,如果琉璃制品的退溫不足,內外的膨脹收縮系數差異較大,就會發生爆裂的現象。有時即便是已經制作好十幾天的琉璃制品,也仍會出現這種爆裂,琉璃制品的制作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琉璃制造是一個“不養老也不養小”的行業。不養小是因為沒有幾年的功夫,很難掌握琉璃熱成型的全部工序,所以剛入行的生手,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實實地掌握琉璃制作的基本功,在學習階段,廢品率極高,缺一樣也不行,就像前文說到的爆裂,即便在作品造型完成之后,也依然會發生,因此能夠獨立上手操作的工人,基本上都不會特別年青。不養老是因為琉璃制造環境艱苦,又是重體力勞動,守著1400攝氏度高溫的爐火,僅憑簡單的工具在琉璃胚子即將熔化的瞬間完成造型,為完成一件作品,幾十次乃至上百次用鐵管挑起幾十斤重的琉璃胚,奔走于工作臺和爐火之間,且不說成年累月的工作對眼睛所造成的傷害,單就這份力氣,就不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所能適應的。長期從事琉璃制造的老工人,身板雖然結實,但眼神都不大靈光,因此也沒辦法從事細致入微地雕刻和造型工作。
博山美術琉璃廠的破產對這個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在大企業規模生產時期,企業可以拿出資金和時間來進行設計和研發工作,而博山美術琉璃廠的倒閉,使得原本成規模的企業變成了一家一戶的小作坊,即便有些人成立工作室和工廠,其設計研發的投入和能力也極為有限。為了眼前的生存,大部分從事琉璃行業的技師只好接下海外來樣加工的訂單,按訂單生產,賺取極為微薄的體力勞動費用,產品附加值完全得不到體現,市場前景黯淡。正是由于琉璃行業工作環境的艱苦和當下琉璃市場的低迷,目前博山本地的年青人大都不愿從事這個行業。以從事琉璃制作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徐月柱而言,連老徐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學習這門手藝,從事這項工作,這讓他一想起來就感到揪心。
盼望著、盼望著,韓美林的藝術大篷車在時隔二十余年之后,又一次來到了琉璃之鄉的博山。這次藝術大篷車的到來,將為琉璃這個古老的行業,帶來什么樣的生機和希望呢?
燒制琉璃的高溫爐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博山 琉璃 韓美林 大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