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14全國兩會>好聲音>文化文化

莫讓“鄉愁”添“新愁”

古村落保護在與推土機賽跑

2014年03月12日 08:38 | 作者:杜軍玲|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應大力拯救消逝的古村落,莫讓‘鄉愁’添‘新愁’。”武鴻麟說,近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對精神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沒有顧及到或很少顧及,這是歷史的遺憾。因此,“我們不能再有損失,要把文化遺產留給后人。”

  “應大力拯救消逝的古村落,切實依法、依規、依理保護具有原汁原味鄉土特色的古村落。”來自貴州的武鴻麟委員為了提案,特意做了調查,看到全國10個最美村寨之一———貴州黎平肇興鎮的侗寨,去外面打工的年輕人多,掙了錢回來就要改造房子,有的人還學城里人裝不銹鋼護欄、防盜門窗。而“侗族人非常淳樸,甚至晚上睡覺夜不閉戶。”

  這樣的故事,武鴻麟看到、聽到的還有很多。侗族語言里的“地捫”意為“泉水不斷涌出的地方”,在貴州省侗族聚居地黎平縣地捫村保存著700余年的侗族建筑和民族文化,其中侗族木欄式民居與地貌、山水融為一體,被背包游客們稱為“時光邊緣的古村落”。但不久前的一場大火,讓不少村民幾乎傾家蕩產。火災后,領取了危房改造資金,還要不要蓋傳統木房子,讓村民們犯了難,“蓋成木房子,再被火燒掉咋辦?”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戶人家,提出或已經蓋了青磚白瓦的磚瓦式樓房。可這又讓村干部們有點“鬧心”。因為2013年10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國六處古村落保護試點名單,黎平縣地捫村成為西南地區唯一一個被納入國家保護試點的古村落。沒有了木房子,地捫還是不是原來那個地捫?

  而武鴻麟接觸的不少文物保護和建設部門專家及管理者也坦言:我們在與推土機賽跑,古村落保護迫在眉睫。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國苗族、侗族人口數量最為集中的地區。武鴻麟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561個村莊被命名為“中國傳統村落”,其中黔東南就有225個之多。但該州文物局文物保護利用部門負責人告訴他,部分村寨正面臨著“開發式破壞”。不少基層干部認為,GDP是“硬指標”,古村保護是“軟任務”,在政府財政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有所取舍。因此,在除了極少數的傳統村落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一定保護外,很多古村落都“散落鄉間無人識”,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與此同時,保護村落的主體也在流失,導致傳統建筑無人維護,傳統文化無人傳承,村落發展舉步維艱。大量人口向城鎮轉移,村落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家庭結構發生了轉變,空巢現象、人去房空和“留守老人”等,已成為古村落存在和保護面臨的一大難題。

  “應大力拯救消逝的古村落,莫讓‘鄉愁’添‘新愁’。”武鴻麟說,近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對精神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沒有顧及到或很少顧及,這是歷史的遺憾。因此,“我們不能再有損失,要把文化遺產留給后人。”

  早在2004年,貴州黎平縣就建立了“村落生態博物館”,對地捫等古村落進行整體保護。一方面加大實地監控,記錄古村落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大與村民們談心,主動勸說他們不要拆舊房子,或者雙方相互妥協,以至用木板把新建的磚瓦房包起來,盡量維持寨子的整體面貌。以增強當地村民的保護意識,發揮主體作用。武鴻麟認為這個做法很好,可以總結和推廣。

  2012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已聯合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與認定,以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護。武鴻麟認為,“這是件大好事”,應該像開展經濟普查一樣,擴大村落普查范圍,加快傳統村落數據庫的建設,為拯救和保護村落提供可靠的依據。

  武鴻麟說,為了防止傳統村落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變味”和“消逝”,要加強鄉村、尤其是古村落保護規劃和法制建設。而對于大多數傳統村落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的實際情況,政府應根據傳統村落的生活方式、保護與開發重點,配套制定可行的補救和補償措施,確保保護與開發并重,產業發展與群眾脫貧致富和文化傳承保護并舉。

 

編輯:付裕

關鍵詞:村落 保護 傳統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麻豆中文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视频 |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