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14全國兩會>好聲音>文化文化
文化創意期待深度融合之路
編者按
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這是文化產業界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可對于這樣一件文化產業界的大事,會議透露的短短500多字,讓人們感覺并不“解渴”,一方面由于相關細則的出臺尚需時日,另一方面在于對“融合”的解讀并不深入,全社會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為此,本版特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座談,重新認識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價值,解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存在的癥結,為“融合”提出建議。
1、 從“小循環”到“大循環”:文化產業迎來新騰飛
“從2009年的首個《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到這次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都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政策,都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孫若風評價說,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釋放了政策紅利,激發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樣,融合發展的新指向也將為文化產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讓文化產業迎來新的騰飛。
人們還記得,當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突襲時,國務院果斷出臺十個產業振興規劃。為此,2009年7月22日,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問世,這標志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
伴著《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高亢號角,我國文化產業迎風破浪:外資及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門檻全面降低;用資本力量改造文化產業的步伐日漸加速;文化企業改制上市開始真正換擋提速;文化產業的活力全面迸發。
經過四年多的發展,《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優惠政策逐漸到期,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迫切需要新的政策綱領,來引領文化產業的新方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國務院出臺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表明國家已經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孫若風指出,這體現了中央要用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有利于文化產業真正進入國民經濟的“大循環”。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重點在文化產業內部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發展,而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顯然進一步擴大了文化產業的作用范圍,激發了文化的核心價值。”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宋慰祖如是說。
不少細心的人注意到,此次與相關產業“融合”的對象被定位為“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而非“文化產業”,這其中又包含著怎樣的深意?
宋慰祖認為有三個原因:
首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是文化產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統計局2012年底出臺的最新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明確把文化及相關產業分為10個大類,其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這一分類首次被提出,具體包括廣告服務、文化軟件服務、建筑設計服務和專業設計服務。這種分類適應了文化業態不斷融合、文化新業態不斷涌現的實踐需要,也讓文化產業的分類更科學、全面。
其次,“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是文化產業中最容易和其他產業廣泛聯系、發生作用、并能夠創造出巨大價值的領域。比如,工業設計在全球來講都是制造業發展中的“領頭羊”,設計服務本身收費不高,但它創造的產品卻可以有巨大的財富,我們看到蘋果公司創造出來的蘋果手機,從iPhone1到5S,成就了一個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航母”,市值超6000億美元。
最后,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現在我國制造業的“軟肋”是做下游和做加工的多,高端的研發和設計卻是薄弱環節。有了思想才會有設計,有了設計才會有創造。因此,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一個關鍵環節,它應該生成于中華民族的靈魂上,也是中華文化真正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所依靠的根本。
編輯:付裕
關鍵詞:文化產業 設計 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