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最政協

海上絲路交易了什么? 潮州市政協常委提案保住物證北宋古窯

2014年07月11日 09:01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海洋帶來了什么變化?

  對外貿易刻下海洋烙印

  李炳炎彎腰將碎瓷片一一拾起,逐個指著跟我們說,這個圈腳沒釉、胎體潔白,應該是北宋的瓷片。那個是低足的,另一個是餅足的。“這些都是當時溫度太高燒變形了的,所以我們現在能見到的都是當時的廢棄物。”他略帶遺憾地嘆了口氣,將瓷片仔細地收好

  辛國安告訴我們,“南澳一號”的船載文物,主要為明代粵東或者閩南及江西一帶民間瓷窯生產的青花瓷器,少量來自附近的潮州窯。

  潮州窯,正是我們另一個重要的尋訪點。

  古城潮州城東郊,有座筆架山,從南至北,因形似筆架而得名。據傳在北宋窯火旺盛時期,這里有大小窯灶近百個,民間稱為“百窯村”。每當瓷窯點火生產,呈現“百窯相連薪火旺,東岸窯火映天紅”的壯觀場面。1953年至1986年間,筆架山先后發掘了10條瓷窯,規模大小不一,其中1986年發掘的10號窯,是一座巨型瓷窯,殘長就達79.5米,國內罕見。

  潮州市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館長李炳炎驅車帶記者來到10號窯遺址。

  茂密的叢林中,長條形的古窯依山而筑,由下自上,如龍似蛇。

  1940年,一個名叫麥康的西方人,親自到福建、廣東做了考古學調查之后,在《亞細亞》雜志上發表了《中國古代窯址》一文,專門介紹潮州筆架山考察的情況。他說,筆架山窯廢棄的瓷片,分布在長1—1.5英里、寬0.25英里的地域之內,河邊含有瓷片的積土層高達10-15英尺,這是他在中國所見過的最大的一處古代窯址。

  74年后的今天,記者俯下身,仍能在廢墟上輕易找出幾塊碎瓷片。

  李炳炎說,廣東省博物館編寫的《潮州筆架山宋窯發掘報告》對1號窯的產量做過估算,認為這座全長30米的中型窯每1次燒制的成品大約有中型碗5萬件左右,由此推斷,像10號窯這樣的大型窯,年產量超過50萬只,當年整個筆架山窯場的產量相當可觀。

  當地學者、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院教授黃挺認為,數量如此巨大的產品,不可能都在本地和鄰近地區消費。筆架山窯址出土的西洋狗、歐式蓮花爐一類器物,又明顯是針對海外市場的需求而生產。因此宋代筆架山潮州窯產品外銷的觀點,已成學界共識。

  事實上,潮州自唐宋起便是對外貿易的交通點。《全唐文》記載,潮州在唐德宗時曾有“波斯、古邏本國二舶,順風而至”,政府“任蕃商列肆而市”。

  海外貿易的發展,也促進了潮汕地區社會經濟的繁榮。當潮汕地區特有的“紅頭船”載著瓷器、紡織品,漂洋過海,換回當地最需的糧食以及木材、象犀、珠寶、藥材等物時,也造就了大批不同層次的從商人員和航海人員,推動潮州商人成為明、清代海上貿易中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與此同時,不少潮人在海外安家落戶,成為當地的華人或華僑。可以說,海上絲綢之路在潮汕文化中刻下了深深的海洋烙印。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潮州 海上 博物館 古窯 中國 政協常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在线看AV永久免费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二页 | 呦呦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