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專題
保護濕地:捍衛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
——全國政協“推進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資環委主任賈治邦:
努力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盡快制定專門濕地保護法規
由于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污染嚴重,導致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給生物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實踐證明,物種的瀕危和滅絕,是生態環境惡化的明顯信號,也是環境破壞的直接后果。為此,建議:
一、 加強宣傳教育。全面落實中央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努力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要徹底破除將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觀念,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要讓全民深刻認識到濕地和森林、海洋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破壞濕地就是破壞人類自身生存的根基。
二、 加快立法?,F有法律法規盡管有濕地保護內容,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法律條文分散在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部門單行法規中,有的條文還互相矛盾。二是條文內容是從濕地單一要素出發的,沒有從濕地生態系統整體保護角度出發。在國家層面沒有專門濕地保護法規,因此保護工作缺乏足夠法律支持。
三、 在國家土地利用類型劃分中,單獨劃分“生態用地”,把濕地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四、 要編制“十三五”濕地保護規劃,對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作出細規。在主題功能區劃修編中,把所有重要濕地納入主題功能區的禁止開發區范圍。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副省長謝茹:
加強鄱陽湖濕地保護 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國唯一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網的湖泊和國際重要生態濕地。每年,在鄱陽湖越冬的水鳥10萬只,特別是白鶴數量最高達4000余只,東方白鸛數量最高達2800余只,分別占全球總量的98%和85%,是國際公認的“珍禽王國”和“候鳥樂園”。因此,保護好鄱陽湖濕地,不僅關系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關系長江經濟帶建設。為此,建議:
一、 加強頂層設計。一是立法保護。建議國家層面盡快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生態用地”性質,劃定濕地保護“紅線”。統籌相關部門法規并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二是規劃先行。制定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十三五”規劃,對鄱陽湖等重要濕地加大項目經費投入。三是科技支撐。建立全流域監控管理平臺,實時管理濕地水質,實時監控破壞行為。
二、 創新體制機制。一是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設立長江濕地生態補償資金。探索多渠道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濕地保護項目。二是建立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庫群聯合調度機制,通過調節儲水量,自然恢復湖庫生態。三是建立濕地生態考評機制。強化濕地保護行政問責。
三、 積極改善沿湖數百萬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條件,有效增加濕地面積,保護候鳥棲息地,從根本上控制血吸蟲病傳播,提高生態、社會、經濟等綜合效益。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印紅:
長江經濟帶發展首先要 維護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健康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健康關乎流域民生福祉,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必將影響長江流域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此,建議:
一、 保證《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得到正確執行。一是把好環評關。在環評中加重濕地生態影響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的分量。環保部門應主動與農、林、水等部門合作,環評審批要依法充分吸收各部門意見。二是把好建設項目工程措施“綠色”技術應用關。三是嚴控自然濕地用途轉換關。要禁止將自然濕地作為未利用地開發和轉換用途,要嚴守自然濕地生態保護紅線。四是把好生態恢復技術路線關。濕地生態修復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和生態系統管理基本準則,對具體的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制定技術路線,建立科技支撐保障機制。
二、 強化長江流域濕地生態保護責任擔當的意識與制度。首先各級政府必須有濕地生態保護責任的擔當意識與作為。其次公民、企業同樣負有相應濕地保護的社會責任。
三、 堅定不移推進濕地生態保護制度建設。一是濕地生態保護的立法路徑。制定濕地保護專門法律制度、法律或行政法規;全面清理修訂現行法律制度中對自然濕地生態具有破壞性、不可持續、風險性的開發利用條款。二是濕地生態保護立法重點內容。立法觀念與視角必須從權利分配轉為責任分配,確立國家濕地生態保護治理責任體系;程序法條應重點明確濕地保護政府公務協作流程和法律責任,打通政府部門協作流程等。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
亟待建立長江經濟帶 濕地保護生態補償機制
目前,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工作雖取得初步成效,但面臨的問題仍十分嚴重。長期以來,由于不合理開發,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圍湖養魚、過度捕撈、非法獵鳥、污染排放等活動,導致濕地生態狀況堪憂。從目前情況看,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勢在必行。為此,建議:
一、 建立縱向生態補償制度。將重點濕地生態功能縣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轉移支付縣。從2008年起,中央財政建立了縱向生態轉移支付制度,到2014年,已覆蓋全國512個縣,轉移支付資金達480億元,但主要是對以森林生態功能為主的地方政府的補償,重點濕地生態功能縣均沒有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轉移支付縣范圍,所以沒有得到相應補償。
二、 建立專項生態補償制度。一是對濕地保護權益人給予專項生態補償。目前,國家對生態公益林的專項生態補償已實行多年,標準已提高到每畝15元,對草地的專項生態補償也已開始,目前應盡快出臺專項生態補償政策。二是設立并擴大常態化濕地保護補助、補償專項資金。建議對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按濕地重要性、濕地面積、濕地保護成效給予補助和補償。
三是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如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給予橫向生態補償。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受損、誰貢獻,補償誰”的原則,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應該對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改善給予橫向生態補償。
編輯:薛鑫
關鍵詞:保護濕地 全國政協 推進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 雙周協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