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建議
司法改革來了 別讓法官“跑”了
謝商華呼吁突破困境為法官隊伍提供良好保障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韓柳潔) 推進司法改革需要有一支政治過硬、素質過硬的司法隊伍。而目前司法改革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司法人員嚴重流失。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謝商華表示,本輪司法改革對法官職業道德、職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大了法官的辦案責任和職業風險。相應的,對于法官政治、收入等待遇的保障也應該跟上,避免“司法改革來了,法官跑了”的現象。
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法官流失的新聞頻見報端。分析法官流失現象,謝商華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官壓力太大,壓力主要可以總結為“三增大、一提高”和職業保障未跟上:工作量增大、責任增大、心理負擔增大以及社會對法官要求的不斷提高。
工作量大——案多人少,法官辦案量有增無減。謝商華告訴記者,一名中級法院的法官平均一天要處理至少一個案件,一年要審判兩三百件案子。
“工作量這么大,如何確保每一個案件的審判質量?裁判文書應該經過三次校對,但是如此密集的審案,如此大的工作量,如何保證每一份裁判文書不出任何差錯?”謝商華表示,案少人多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
責任增大———新一輪司法改革提出的“錯案終身追責制”對法官辦案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成為法官的一大壓力源。“法官辦案如履薄冰,只要手里有案子,晚上可能覺都睡不著。”謝商華說這是她辦案的親身感受,只要手里有案子,尤其是雙方爭議很大的案件,心理戰戰兢兢,生怕出錯———怕事實不清楚,怕裁判依據不足。
心理負擔增大———工作量和責任的加大,一個直接的結果是法官的心理負擔加重。大量的案件加上審判外的任務,法官無力保證每一個案件高質量,同時也沒有時間思考研究新情況、新案件、新問題。
“與審判工作日趨繁重的嚴峻現實相比,法官的職業待遇與職業保障卻沒有跟上。”謝商華表示,法官的職業特點要求必須從嚴管理,各方監督、業外行為約束、投訴信訪、責任追究等,加重了法官的辦案壓力。但與對司法人員的高要求相比,整個社會對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的尊重程度、對司法人員薪酬、職級待遇的保障程度、對司法權威的維護程度都不夠,造成司法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甚至法官流失現象。從全國情況看,流失的司法工作人員多數是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業務骨干,造成司法隊伍呈現出青黃不接、后備力量不足的窘態。
謝商華呼吁應盡快突破困境,為法官隊伍提供良好保障。她建議統籌推進審判工作與司法改革,合理適度增加政法專項編制,加強輔助人員配備,推進審判工作的去事務化;統籌落實審判權還權到位與加強審判監督管理,深入推進司法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統籌安排責、權、利的推進層次,加強對司法人員的職業保障,完善相關配套制度,保障權、責、利同步推進、一體落實。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法官 司法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