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建議
委員: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需制度創新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委員建言高等教育
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需制度創新
可以借鑒醫學教育的實踐體系,要有制度保障,加強對大學生實踐教學和繼續教育的經費投入,其次,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比如醫學生必須具有臨床經驗,才可具有行醫資格。———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
10月24日,“提高本科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關鍵問題研究”課題研討會在首都師范大學召開。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馬德秀,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教育部高教司、社科司負責人,及課題組相關成員和企事業用人單位負責人對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據了解,本課題是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積極促進建言獻策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努力拓寬參政議政渠道、創新政協工作的探索實踐。
2013年,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確定了教育領域的兩個重點調研專題,分別由李衛紅副主任委員牽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途徑”研究,由馬德秀副主任委員牽頭“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關鍵問題研究”。
由于當前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中的一些重要改革,走到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頸,很多問題是教育自身難以突破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多部門系統研究解決。為此,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托項目形式,委托全國政協教育界部分委員圍繞“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關鍵問題”開展研究,社科司通過與教育部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的溝通,以及政協委員和專家研討,初步確定了高等教育質量標準與保障體系、大學生實踐能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博士生創新能力、研究型大學投入體制機制改革等5個關鍵問題。采取了8校協同創新,集中各校最優勢的力量共同攻關,分別由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校的全國政協委員負責完成。
“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關鍵問題研究”按照“問題導向、需求驅動,以用為本、協同創新”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專門委員會的作用,在深入教育內部調研的基礎上,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大學看大學,充分體現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中的外部性的政策建議,努力爭取將研究建議落實到法規上、落實到政策上。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劉建平、馬德秀、鐘秉林等30多位委員聯名提交《關于解決工科大學生“校外實習難”問題的提案》,受到教育部相關部門的重視。
24日研討的“提高本科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關鍵問題研究”是五個子課題之一,由天津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共同承擔,負責人分別是兩校黨委書記劉建平和張雪。
首都師范大學課題組針對大學教師教育課程建設滯后于基礎教育實踐、師范生實習時效性不高、教師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以創建教師教育共同體為突破口,變學科導向為需求導向,從融通大學文化與中小學文化、教學相長等方面提高師范生實踐能力。
天津大學課題組針對工科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弱提出建議,一是強化輿論引導,提供公共服務或者給予實習單位一些榮譽,使企業愿意接收實習生;二是制定國家層面的《大學生實習法/實習條例》,保證大學生實習權;三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企業接受大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四是設立高校大學生實習的保險險種,解除企業后顧之憂;五是加快解決養老金雙軌制的問題,增強企業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研討會上,與會全國政協委員呼吁要充分利用政協平臺,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質量問題。希望本課題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化的制度設計,提出若干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最終形成關于新時期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建議,提交有關部門作為決策參考;圍繞若干關鍵問題,形成深度專題研究報告,或者作為教育部決策咨詢建議報告,或者以全國政協提案方式提出以引起社會廣泛重視。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全國政協 教育 大學生 實踐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