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觀察
中國智庫現狀調查:官辦智庫大而不強 高校智庫曲高和寡
“官民平等”氛圍漸成
現狀如斯,改革逼近。
今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
第二天,前灘綜研在網站與公共微信上應景地曬出了自己的建議,包括新型智庫參照執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組建新型智庫知識產品集散平臺、培育新型智庫發展基金等。
而王輝耀認為,新型智庫體系包括國家政府智庫、高校智庫及社會智庫,這是基于傳統智庫提出的全方位的更高要求。
“建設新型智庫,首先我們要為民間智庫爭取參與權。尤其是政府的公共政策采購,要嚴格遵循采購制度,政策課題的招投標一定要對所有智庫開放,而非包干給體制內的單位。”王輝耀說。
“其次,建立支持智庫經費的渠道,鼓勵企業捐贈智庫事業。”在他看來,智庫的資金來源要多元化,除了財政撥款,更多應依靠企業與社會。“第三,傳統智庫中專業智庫的數量不多,中國應該大力倡導專業智庫的發展。”
不過,在仲大軍看來,“政府要做的不用太多,只要營造出一種民間智庫與官辦智庫享受平等待遇的氛圍即可。”
事實上,民間智庫一直以來都站在政府的視線盡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朱旭峰2008年曾主持過一項題為《專家決策咨詢在地方政府中的實踐》的問卷調查。
在問卷分析中,朱旭峰寫道,從所有類型重大決策事項所選擇專家的合計頻次來看,政府決策者選擇各類身份專家的傾向性,從大到小依次是本機構內政策研究部門的專家、事業單位研究機構的專家、高校里的專家和民間咨詢機構的專家。
朱旭峰發現,民間專家在各項重大決策中通常最不受重視。而只有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過程中,政策決策者對民間專家的選擇傾向性才達到21%,首次超過高校專家。
“舉個例子,如果政府機關搞內部學習時能多邀請民間專家,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時給予民間學者與體制內專家相同的職稱,那么很快,民間智庫就會受到市場追捧,生存環境也將得以改善。”仲大軍說。
目前,這種氛圍似乎正在緩慢形成。今年9月中旬,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新世紀青年改革研究會主辦的2014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在浙江德清縣莫干山召開。會上,土地制度改革問題是爭議焦點之一。
“莫干山會議開了3天,一個月不到后,國務院公布的有關土地制度的政策采納了會議最終成文的幾點建議。”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雖然這個會議不同于民間智庫,但至少代表了某些民間力量,也能說明政府對民間智力的重視正在逐漸加強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韓瑋)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中國智庫現狀 官辦智庫 高校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