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以房養老”下月起試點 失獨老人或成主要受眾
以房養老是不是國家不管了?
針對有觀點認為推出“以房養老”是國家不管養老了,昨日,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稱,這是對“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誤讀。
“養老金發放不會受到影響。”袁序成接受采訪時說,從該業務在我國的發展前景來看,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只是通過市場化手段運作的一種補充養老方式,是為已擁有房產的老年人提供一種增加養老資金來源的選擇,不會影響老年人傳統的養老方式。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總人口的14.9%。未來的社會養老保障壓力很大,袁序成表示,我國在老齡化服務中欠賬很大,開展這項試點不是說政府不承擔養老責任,而是市場化的一種補充。
探訪 自主試點不太順老人多數在觀望
我國提出“以房養老”的概念已有10年,從2007年開始,北京就有一些保險公司自主性試點。昨日下午,記者回訪北京第一家以房養老試點右安門街道。
今年3月中旬,右安門街道和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以房養老舉措,但試點4個月,咨詢的人多參與的人少。
右安門街道值班負責人介紹,全街道約2萬名60歲以上的老人中,共有19位老人在初期表示了興趣。
“老人的想法都比較傳統,即便房子多,人家愿意出租,也不愿抵出去。”街道辦值班工作人員說。
昨天下午記者走訪期間,不少社區居民已將此事遺忘。翠林小區83歲的楊先生不住地點頭說知道,但社區推廣過以房養老的事他卻想不起來。
今天上午,右安門街道負責以房養老試點工作的街道辦副主任楊文君稱,推廣工作開始后咨詢的人多,關心的問題都比較具體,如房子能核算多少錢、夠多長時間養老等。
楊文君說,由于政策沒落地,細則沒出臺,關心、咨詢的人很多,但都處于觀望狀態。
失獨老人或是主要受眾
“我得把東西都留給兒子呢,還有孫子啊。房子抵押出去他們怎么辦?”昨日下午,在右安門街道翠林小區一位張姓老人告訴記者,自己“有生之年”是絕對不會同意以房養老的。
“也挺好的,孩子們工作忙都顧不上。”83歲的楊先生是記者采訪的幾十名老人中唯一有以房養老意向的。他說,只要孩子們同意,他就沒有顧慮。
多位四五十歲左右的居民表示,不愿意讓父母以房養老。今年50歲的徐女士說,作為80后獨生子女的父母,他們這一代人以房養老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作為“以房養老”的首倡者、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孟曉蘇曾公開表示,中國“以房養老”產品設計需滿足三個條件,即高房價的城市,高潛質的房屋,高素質的老人。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越來越龐大,失獨家庭比重也在不斷增加,未來“丁克”家庭比重也可能隨之上升,上述群體或成為“以房養老”的主要受眾。
延伸 “塔尖”上的養老
2006年以來,上海、南京等地開展了以政府為主導的“以房養老”,但“政府版”的“以房養老”進展緩慢。
2011年,一些商業銀行推出“銀行版”的“以房養老”,即老年人以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于養老,借款人按月償還利息或部分本金,貸款到期后一次性償還剩余本金。這一業務推出后客戶寥寥無幾。
保監會此次開展試點的是“商業保險版”的“以房養老”,實際上是利用保險公司管理和資金上的優勢,以房屋為抵押為投保人提供與生命等長的養老金。
從國外情況看,“以房養老”在歐美以及亞洲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較為成熟。
在美國,“以房養老”由政府主導,62歲以上的老年人可申請,每年簽約量在7萬例左右;在新加坡,“以房養老”由公益組織開展,一年內僅有10例成功簽約。
一些專家認為,如果將養老金體系比成一個金字塔,那么塔底是政府主導的基礎養老金,塔中是以企業年金為代表的補充養老金,塔尖是個人商業保險,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則是個人養老商業保險中的一個小眾產品。
本版文/記者易朵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以房養老試點 以房養老 失獨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