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信息安全當是實名制的前提
1月13日上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近期被依法關閉的一批網站、欄目和微信公眾賬號。另據國家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負責人徐豐介紹,除了即時通信實名制之外,今年國家網信辦將全面推進網絡真實身份信息的管理,以“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為原則,包括微博、貼吧等均實行實名制,對此將加大監督管理執法的力度。(1月13日新華網)
按照試行網絡實名制的目標來看,實名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網民的自律、責任和風險意識,對網絡上的造謠、侮辱、誹謗、惡意人身攻擊、欺詐等行為,確實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但網絡實名制其實也是一柄雙刃劍,助力治理的同時,它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副作用,比如,網民身份信息的泄露、網民遭受打擊報復等等。而在這方面,鄰邦韓國就有過深刻的教訓。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制推行網絡實名制的國家,韓國從2007年便為網絡實名立法。此后,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惡性網絡事件的發生,但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僅僅下降兩個百分點的惡意辱罵性跟帖依舊大量存在。并且實名制的要求催生出偽造身份驗證軟件,為網絡黑手反而大開方便之門。隨后,韓國的許多網站用戶信息被竊,留下若干安全隱患,最終,韓國政府還是宣布廢除了網絡實名制法案。
去年年底,我國鐵道部售票網站12306以及考研注冊網站等,以實名制為注冊要求的網站都遭到了信息泄露的紕漏。這從一方面其實反映出我國網絡安全信息管理上依然存在相關問題,再加之韓國的前車之鑒,在旨在創造和諧的網絡輿論環境的同時,如何保護好網名的身份信息就成為重中之重的關鍵。
網絡輿論環境的健康發展,其實也是公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僅僅以實名制的限制想達到凈化網絡環境,本身有其現實困難,而尤其在網絡實名信息多次遭到泄露的現狀下,要想安全推行網絡實名制,還是先做好網絡安全才好。
編輯:曾珂
關鍵詞:微博貼吧實名制 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