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莫讓過分商業化玷污清凈的寺廟
看著一道又一道的售票口,一座又一座的法物流通處,這還是我心中“千年的古寺神秘的地方,幽谷人人都向往”的佛門圣地嗎?
據媒體報道,近日少林寺針對“少林寺僧人勸捐100元”事件進行回應,稱此新聞報道為不實新聞。且不論“勸捐”是真是假,寺廟的日益“商業化”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隨著經濟的發展,有的寺廟開始念起了“生意經”:“收門票是因為寺廟維修和莊嚴佛像所需,買一柱佛香是為了更好地佛祖溝通……”如此“挾佛斂財”,佛祖知道嗎?
是什么讓寺廟走上了“商業化”這條路?旅游經濟的驅動與對寺廟運營的監管不足,無疑是“挾佛斂財”的動因與條件。地方旅游經濟發展需要名勝古跡,而保存完好、香火旺盛的寺廟正是吸引游客的“理想”選擇。
其次,一些寺廟及“僧人”,打著“佛”的旗號,利用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靠請香拜佛、貼金點燈等名目牟取高額利益,讓本該清凈的佛門圣地滿是“銅臭”味道。一些寺廟就這樣漸漸迷失在“商業化”的歧途中,違背了佛教修行的本質,脫離了寺廟修建的初衷。
遏制佛門圣地日益“商業化”的現象,不少寺廟也在努力,比如早在2013年,湖南29所寺廟已經開始免收門票,讓僧人回歸節儉本質。但是僅僅靠個別寺廟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參與寺廟事務管理的各級部門,包括宗教、旅游、文物、商業、公安等,都得發揮自身的作用。發展旅游業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為追逐經濟利益而破壞了佛門的清凈純潔,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宗教管理之間的關系,實現文化遺產與經濟進步、文化發展的有機結合,讓寺廟回歸清靜,還原其本身價值,不要讓過分的“商業化”玷污清凈的寺廟。
編輯:水靈
關鍵詞:寺廟 商業化 清凈 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