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官員辦公面積的規定,但愿這是最后一次
機關辦公用房標準要想不再淪為一紙空文,必須從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兩方面健全機制,提高違紀違規成本,倒逼各級干部不敢逾越紅線。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規定正部長級別的官員辦公室使用面積不能超過54平方米,科級以下干部不能超過9平方米。
事實上,這一規定并不新鮮。早在1999年,國家計委就發布《關于印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明確規定:正部級每人使用面積54㎡;2009年,國家發改委又發布《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重申:正部長級別的官員,辦公室使用面積不能超過54平方米。
如果將三份文件對比起來看,大家難免有一種感覺:領導辦公用房問題從來就不缺“廣告”缺“療效”——三份文件在有關標準上,大致差不多,有些級別相對有所放寬。
往深層次想,恐怕不少人還有一種感受,很多問題都陷入類似“發文規定—干部違規—再次重申—再次違規”之窠臼。比如配備秘書問題,再比如公車超標問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執行,不過紙上談兵。從某種角度上講,有制度不執行可能比沒有制度后果更嚴重。因此,針對辦公用房問題,既需要發文明確什么標準,還要深刻反思過去的制度為何未落地,也要總結落實“八項規定”以來又取得了哪些經驗。
在筆者看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要想不再淪為一紙空文,必須從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兩方面健全機制。事前方面,機關單位該建多大的房子,需要多少錢,都應事先按照規定預算好。好比一個單位只有10名干部,按照規定最多只能建100㎡的辦公用房;預算由此展開,進而只給它建100㎡的預算。由此一來,“財路斷了”,豪華辦公樓自然被扼殺于萌芽狀態。
遺憾的是,事后追責方面,一直較為欠缺。文件都只規定辦公標準是多少,卻始終沒明確“超標將如何”。如此缺乏懲處機制的制度規章,自然缺乏權威性和嚴肅性。就在前不久,媒體曝出江蘇沛縣部分縣級領導不僅擁有80平方米以上辦公場所,還有30平方米的休息室。事后,當地提出整改,而整改的方式卻只是通過“增加人手”的方式去壓縮人均辦公用房面積,使其符合規定要求,始終無人為此擔責。
因此,針對領導干部辦公房超標等問題,提高違紀違規成本,倒逼各級干部不敢逾越紅線,形成違規就要付出慘重代價,也是確保政策全面落地的必然選擇。
□鄧子慶(公務員)
編輯:曾珂
關鍵詞:官員辦公面積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