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怎樣開啟“請客不收禮”之門
近日,《光明日報》的專題報道:該縣屏山鎮長溪村支書賴運根說,本村從1992年左右開始“請客不收禮”。具體始于何時、何人,已無人記得,他認為:“可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有識之士或者首先富起來的人,樂于回鄉置辦酒席免禮請鄉鄰吃,改善鄉民生活。免禮范圍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一個新規矩。”
“請客不收禮”之門原來是這樣開啟的。它并非始于哪一級官方組織,跟當年農民為了吃飽肚子搞“大包干”一樣,是由民間自發興起的。可貴的是,當地官方及時順應了社情民意,并成為“請客不收禮”的強力推手。
了解了這個公序良俗形成的源頭和經歷的三個階段,人們希望化解人情之災的某些幻想,有可能回到現實。不要寄希望于好的民風從天上掉下來,不要指望哪一天就能開始免禮的新紀元。
把每個人擺進你游走的江湖,你可能是一個送出很多禮金的人,也可能是一個接收禮金很多的人,你也許收支平衡,但對于與你往來的親朋鄉鄰,肯定有很多不是順差就是逆差。面對現實,抽刀斷水式的免禮,很可能會是場上免禮,場下補禮。怎么辦?
其一是要理清“歷史舊賬”。這是重塑新風尚的一個癥結,你到一個人家送了你千兒八百或更多人情的家里去免禮做客,于情于禮都難過那個坎。如果你想行免禮之禮而心安理得,可否利用對方重大家庭建設或者遇特殊困難之時予以補償?
其二是要重構“禮金標準”。請客免禮固然好,但除去紅白喜事,新友之間的來往不可能沒有丁點兒經濟來往,很多地方,即使是紅白喜事,一下子不可能完全做到免禮,最重要的是把禮金標準降下來,簡約樸實,聊表心意。
其三是免禮要“始于足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石城“請客不收禮”肯定有人領先,但更得益于眾人捧柴。每個人可以從小處著眼,有所作為。我在母親去世時,雖然不便全免請吃,就聽從家人的建議,把村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免費請吃,效果也很好。
像石城縣那樣,由有識之士和富人引領新風尚固然好,趁當前整肅黨風政風,由官方倡導和帶頭簡辦紅白喜事,更是難得契機。同時,讓扶貧濟困等措施即時補位,輔之以正能量的宣傳,一個金錢味淡、人情味濃新民風的形成就一定指日可待。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免禮 民風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