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為作詩而讀詩

2015年05月22日 11:01 | 作者:易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我如何讀詩(5)) 人民日報:為作詩而讀詩

  “詩無達詁”,詩的好壞很難定出一個嚴格的計量標準,但我贊同張問陶說的“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好詩自然天成不造作,既有情趣又有理 趣,能怡情勵志

 

  讀詩與學詩不同。讀詩重在“賞”,學詩不僅要“賞”,而且要學著作。宋代的陸游曾對他的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在詩外”的意思是不僅要讀紙上的有字之詩,還要讀社會上的無字之詩。但既然是學詩,紙上工夫自然少不了。忝為詩人,我的讀詩學詩除用以怡情勵志外,重在借鑒以提高詩詞創作水平,即為學作詩而讀詩,故不是泛泛地讀,而是精讀。精讀要歷經三境界:熟讀、深研、神會。

  第一是熟讀。先要多讀,廣泛涉獵: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現當代名家的力作,盡可能多讀,開闊眼界,然后選自己最喜歡的、最適合自己“口味”的熟讀。我最喜歡讀的有晉陶淵明、唐李白、宋蘇軾和現當代的魯迅、毛澤東的詩詞。熟讀,當然要熟讀好詩。雖說“詩無達詁”,詩的好壞很難定出一個嚴格的計量標準,但我贊同清代張問陶說的“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好詩自然天成不造作,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能怡情勵志。

  第二是深研。在熟讀的基礎上,聚焦自己最喜歡的好詩。對這些好詩做深度解析,研究它們好在哪里,還有什么不足。為了研究得更加深入,我的做法是編書作注,把有參考借鑒價值的詩論與詩詞選編成書,進行由淺入深的探究。一開始最欣賞的多是詩的“煉字”“煉句”,即語言運用功夫。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二月春風似剪刀”之類,覺得巧,覺得妙。這樣的研究是在語言層面上的。進一步研究的應該是詩的立意和意境。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林黛玉的口說:“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毛澤東在與人談詩時說得更具體:“詩貴意境高尚,尤貴意境之動態。”又說:“首先是內容問題,語言是表現形式。”重內容、重立意、重意境,并非輕語言。但語言是為表現內容、突顯立意、營造意境服務的,故是第二位的。蘇軾在談論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說:“因采菊而見南山,境與意合,此句最有妙處。”“采菊”也好,“見南山”也好,都為了突出詩人不入俗流而悠然自得的意境。其語言自然平易卻讓人過目不忘。對詩的“深研”,就是要研究到詩的意境,特別是意境所隱含的“意”,這“意”往往是詩人的言外之意。

  第三是神會。所謂“神會”就是要進入所讀之詩的意境中,與詩人的情志精神碰撞、契合。例如詩人殊同有一首舊體詩:“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華光入夜浮。說好不為兒女態,我回頭見你回頭。”這詩與唐人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有異曲同工之妙,近人情,富有生活氣息,因而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這便是“神會”。如此詩情可能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經作者一語道破,讓人過目難忘。最近還讀到一首今人所作的舊體詩,雖破了格律詩聲律韻律的約束,顛覆了短詩避用復字的禁忌,但其立意好、意趣真,能讓人心領神會:“西湖初遇春風好,西湖再遇春風老。安得此情同春風,明春還來綠芳草!”另有一首詠玉蘭的詩,其結句為“不須蜂蝶頻頻顧,只向春風淡淡開。”玉蘭花碩大高潔卻少有香氣,淡泊低調卻雅致可愛。這樣的詩如能神會,于提升個人境界大有益處。

  其實,讀詩學詩首先要學做人。詩品出于人品,人品不高詩品也不會高,然后才是學作詩。另外,讀詩,泛讀不如精讀,精讀不如“精編”,精選自己所心儀的詩并加以注釋,通過從“眼讀”到“筆讀”,對詩的語言、主旨與意境有更深一些的體會。再就是學以致用,不僅引用,而且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這樣讀詩學詩會事半功倍。

  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因為讀詩學詩對個人來說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對家庭來說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所以,為了言實、氣華、繼世、強國,大家都來用心讀詩、學詩、寫詩吧!

  作者簡介

  易行,本名周興俊,當代詩人,以舊體詩詞寫作為主,代表作有《遠望集》《探尋集》《中國詩學舉要》等。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2日 24 版)

 

編輯:水靈

關鍵詞:作詩 讀詩 詩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se国产精品 |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色色 | 综合亚洲国产2020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