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這個時代,我們依然需要汪式情懷
詩人汪國真昨晨去世,引來網絡集體緬懷,微博是滿屏的“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朋友圈則處處是對青春期的感慨與回憶。在這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汪國真”式緬懷中,女性顧不上“暴露年齡”,回憶起謄抄汪國真詩歌的舊時歲月;男性不忌憚“被指脆弱”,坦承曾被汪式情懷激勵得熱淚盈眶。
更有朋友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和懺悔:長大后再也不敢承認曾被他的詩激勵過,也不敢回首中學時抄背了好多他的詩,即使后來到他讀過的暨大求學,也沒去認真懷念過,今天他去世了,感覺自己挺糟糕的。
緬懷、思念、懺悔,這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上世紀80年代,汪國真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1985年之后的數年間,他的井噴式創作幾乎引領了新詩界。清新自然的文字、直抵人心的哲思、催人奮進的短句,他的詩歌既鐫刻于日記、賀卡、情書等最隱秘地帶,也昭示于日歷、黑板報、宣傳窗等開放空間。
對于不少60后、70后來說,青春期遇上汪國真,真是人生的一場幸運。迷茫與躁動的時代,焦慮與渴望的年齡,汪國真的詩句,適時地寬慰了人心,恰到好處地明示志向,給人以力量。但隨著社會發展高速狂奔,人們物質財富迅速積累,他略帶小清新的筆調、充盈正能量辭藻、平和自然的文風,漸漸在90年代的文學市場中失寵。
只顧著大步往前的人們,哪里舍得停下腳步,來讀一讀那份平和與淡然?即便是曾經被汪國真深刻影響過的人們,也在焦頭爛額的市場洪流中,漸漸忘卻了汪式風雅與情懷。至于更年輕的80后90后,他們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電子音樂和卡通動漫。
時代在加速,社會在轉型,人們越來越不喜歡讀詩,既恐詩歌不緊不慢的節奏,會拖慢自己緊跟時代的步伐,又怕詩句不夠緊貼現實,讀來不會有立竿見影之效。即便要讀,也傾向于激烈、尖銳、對抗、狂躁的主題,而不是汪國真筆下的純樸生活、快樂明天、理想遠方,甚至有人給汪國真的詩句套上“心靈雞湯”的名冠,大有嘲弄諷刺之意。
哲思也好,雞湯也罷,回過頭看,汪國真的詩句一直在那里,不管你讀或者不讀。社會高速運轉了20多年后,疲憊不堪的人們猛然發現,汪國真的小清新能給人以新的寬慰,而80后90后也突然意識到,自己QQ簽名上的文字,竟然是一個年屆50的詩人,寫于父母跟自己一樣大的年代。
時間跨越近30年,不變的是理想與對遠方的渴望。
汪國真說過,時間會證明一切。今時今日,人們在電子快速文本的困頓中,呼吁回歸慢條斯理的紙質文本,在商業無孔不入的消費主義時代,渴求內心充盈和情懷滿身,在不斷上演的道德下限秀中,重喚溫暖的正能量。
這個時代,我們依然需要汪式情懷;任何時代,我們都會懷念汪式詩歌。因為我們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編輯:水靈
關鍵詞:時代 汪國真 汪式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