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北京何必四處引進特級教師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新一批306名特級教師名單,其中包括“2014年北京市特級教師248人”、“2014年經市教委同意重新認定特級教師58人”。目前,北京市特級教師已達1198人,其中在職教師超過720人。
“重新認定特級教師”是指從外地引進的特級教師。這58個名額中,朝陽區占了33席。2010年,朝陽區只有51名特級教師,在當年的教育工作會上,一位區領導明確地為區內各部門下達任務,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區內特級教師數量從當時的51名增加到70至100名。2010年,豐臺區教委對外發布信息,該區5年之內將從外省市引進60名特級教師或省市級學科帶頭人,比過去10年引進的優秀教師還要多。
北京各區引進特級教師時,不僅可以落戶和提供住房,還為配偶安排工作,給子女提供北京戶口,同時還有諸多安家費、租房補貼、購房補助等。
隨著北京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引進外地名師的進程也不斷加快。朝陽區近日在其政府網站上公布:“自2008年起,我區連年面向全國公開招聘特級教師,共引進特級教師120余人,并陸續進行重新認定。本輪新評和重新認定后,我區特級教師數量一舉突破200大關,較‘十二五’初期增長了三倍多。”
由于首都的地理優勢,北京對于各類人才無疑有巨大吸引力,不斷匯聚科研、金融、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優秀人才……但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流動不同于其他行業,首先,基礎教育主要是地方財政投入,挖走優秀教師對輸出地無疑是一種優質資源的掠奪。此外,不同于有些職業可以靠天分、靠機遇,教師的成長是靠一天天積累,靠在一天天與學生的相處和教學中提高自己,這種慢功夫加上苦功夫來不得一點取巧。
培養一名特級教師至少需要15年,除了個人努力,與所在學校的培養、同事的支持也分不開,當教師成長成熟之后離開,這對學校和當地來說都是損失。
不單北京,許多地方都在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以引進特級教師,省城挖縣城的,東部挖西部的,發達地區挖經濟落后地區的……只不過,在這種臺階式競爭中,北京的獨特優勢讓這一現象更為突出。這凸顯了各地對基礎教育人才的尊重,但勢必會加劇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因為這種流動是單向的,流動越劇烈,帶來的差距會進一步加劇,這種影響將比硬件上的差距更惡劣。
“人往高處走”,為了更好的待遇或者更好的工作環境,人才流動是正常的,也是個人的自由選擇,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向上發展的催化劑,但經濟發達地區如果憑借自己的優勢,吸引、挖走欠發達地區的優秀教師,則難免會讓人擔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強調:“繼續促進教育公平。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教育公平除了資金上的投入、硬件上的均衡,更多的還應該是師資的培訓、培養。那么,一方面在投入,另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在不斷地破壞這種平衡,這能不讓人憂慮嗎?
此外,特級教師的多寡一直被當作衡量和評價一所學校乃至一個地區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經濟發達地區以區域為單位吸引特級教師,也容易形成人才的攀比。如在北京,各區無疑都是以歷史原因形成的“教育高地”海淀區為標桿,朝陽、豐臺等區近年入學適齡人口增長,為了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水平快速提升,引進外地特級教師,也是以爭取超越海淀區為目標。
北京以首都之尊,大幅度引進各地的優秀師資,給人“以大欺小”的感覺,不可避免讓人詬病。
編輯:水靈
關鍵詞:北京 四處 引進特級教師 落戶 人才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