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我不是你“想拍就拍”的對象
北京市人大代表劉穎曾質疑北京地鐵“禁止拍照”的規定,引發不少熱議。日前,北京地鐵官方微博發起了“地鐵內可以拍照嗎,您怎么看”的民意調查。截至3月17日20時30分,已有千余人參與投票,超過75%的投票者認為,在不影響地鐵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自由拍攝。(《新京報》3月18日)
在一個“人人都是自拍族”的時代,掏出手機“隨手拍”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甚至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說,支持地鐵拍照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持自己。但是,依然有那么多反對拍照的人,他們反對的理由值得關注。
反對在地鐵拍照的理由,可能有兩個。一是上面提到的地鐵安全。據地鐵工作人員介紹,閃光燈會影響地鐵司機的駕駛;一些人防設施的功能和構造因為涉密,也不適合拍照和外傳。這些是客觀事實,忽視不得。有人認為,如果是“一個有素質的車迷”,這樣的攝影師不會干危害行車安全的事兒。這只能算一家之言和美好愿望,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素質。
還有一個反對在地鐵拍照的理由是自由。有人可能會講,在地鐵拍照是自由,憑什么受到干涉。但有必要追問,闖入你鏡頭的人,有沒有免于成為“風景”的自由?你隨手拍下了別人,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闖進你的鏡頭,都希望成為你的“風景”。這種免于成為別人“風景”的自由,是同樣應該被保護的自由。
而且,并非所有的地鐵拍照,都是基于記錄和欣賞美,有些人是基于惡搞、審丑,有些人甚至是基于窺覷、下作的心態。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經常看到有人貼出地鐵“隨手拍”,而且不忘加上幾句點評。比如,有美女走光了,有人穿著出奇,還有人在地鐵睡著了……地鐵是公共場所,什么事都有可能發生,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被普通乘客拍攝。如果你是當事人,見到自己成為別人鏡頭中的“丑角”,還能繼續保持良好心態嗎?這種“免拍”的消極自由,應該得到維護吧?
這些年來,媒體報道的公共邊界和倫理問題,一再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其實這一問題在自媒體領域,表現得尤其突出。在一個“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當一部分人在行使拍照自由時,卻可能損害另外一部分人的“免拍自由”。自由是一個社會的活力所在,也是個體全面發展的根基所系,其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地鐵安全。基于自由的意義,今天應該探討“隨手拍”的邊界和倫理問題。公共事件和公共人物,可以成為“隨手拍”的對象,而普通人身處公共場合,卻非別人“想拍就拍”的對象。
編輯:水靈
關鍵詞:想拍就拍 對象 人人都是自拍族 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