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策論
央企境外資產,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
原標題:工人日報:央企境外資產,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
央企境外資產的結構復雜,如不及時進行審查,很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權力尋租。摸清家底后,需要包括國資、審計、紀檢、法制等部門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且刻不容緩。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近日發布《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2015年度集中重點檢查項目和境外國有資產檢查項目服務采購招標公告》,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公告中稱,摸底境外國有資產被列為今年檢查重點。
隨著我國央企對外投資步伐的加快,目前110多家央企形成的境外國有資產規模約有4.3萬億元之巨。輿論普遍認為,有關部門對這部分國資的運營及其收益缺乏充分而有效的監管。兩會期間有媒體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披露,大多數央企從未進行過國家審計,央企的境外資產更是處于監管“真空”,“基本上沒有進行審計”。此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媒體甚至評論說:央企4萬億元境外資產不審計必滋腐敗!
所以,兩會剛結束,國資委就發出摸底央企境外資產的招標公告,自然被輿論聚焦。實際上,這并非國資委第一次對境外國有資產進行檢查。據媒體報道,自2009年始,國資委對央企的境外資產進行了一系列排查,排查涉及近6000家中央駐外企業和中央企業駐外子企業的境外國有資產。2011年,國資委頒布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2012年出臺了《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對央企境外國資管理做出了規范要求。但這幾個文件的實際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
應該說,國資委此次通過招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摸底境外國資的舉措,與以往自己動手檢查相比,將會更加客觀。這既是回應社會民眾關切,也是加強監管力度、提前發現問題以確保境外國有資產安全的積極作為。
但也應看到,僅靠這種監管還不夠。許多專家指出:大量央企境外資產不審查肯定會出現問題,這些資產本身結構復雜,如不及時進行審查,很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權力尋租等。
因此,緊接著要做的,首先須把所有央企資產包括境外國有資產全部納入國家審計監督體系,盡快填補此間審計監督“空白”。這是法律賦予審計機關的職責和義務。哪里有國有資產,哪里就應當實現國家審計的全覆蓋。很難想象,一個法治國家的龐大境外國有資產竟然長期游離于審計之外。而實際上,依法納入審計對這些境外央企的經營者也是一種保護。
其次,要為央企走出去及境外國有資產增值收益做好制度設計安排。通過摸底,及時剝離那些低效、無用資產,通過盤活存量、調整結構,把資金投入到更加需要的領域,以充分實現利潤增值。對此,須根據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布局和國際產業升級的需要,盡快為央企告別重規模和產能的舊投資模式做好制度設計和安排,為更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再次,需要相關立法支持。對境外投資如何加強監管,既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增值保值,又有利于形成高效靈活的運營機制,使激勵和約束并行,僅靠國資委的幾個管理文件還不夠。國務院法制部門應順時應勢,加快相關立法調研步伐,早日將境外國有資產管理納入法治軌道。
此次國資委旨在摸清央企境外資產的舉措還只是第一步,后面需要包括國資、審計、紀檢、法制等部門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且刻不容緩。
編輯:水靈
關鍵詞:央企境外資產 摸清家底 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