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全國政協關注建筑工人工傷維權
建筑工人工傷維權:考驗轉型期政府的社會責任
——全國政協“建筑工人工傷維權”雙周協商座談會發(fā)言摘登
編者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建筑工人、農民工的工傷權益保障工作,近10年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2003年4月國務院頒布《工傷保險條例》,要求各類企業(yè)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涵蓋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職工;2006年1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把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列為各項社保的首位,特別要求加快推進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風險程度較高的建筑、煤炭等行業(yè)參加工傷保險;201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社會保險法》,同年底國務院修訂發(fā)布《工傷保險條例》,其中針對建筑業(yè)特點,專門規(guī)定“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yè),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guī)定”。
近年來我國工傷保險工作快速進展,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0380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7324萬人,分別是《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的4.5倍和5.8倍。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建筑施工企業(yè)參加工傷保險為987萬人,其中農民工638萬人。
盡管取得了上述成效,但在建筑工人特別是建筑施工企業(yè)農民工工傷權益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實、建筑業(yè)農民工自身工傷維權能力弱以及因工傷保險參保率低、勞動關系確認困難帶來的工傷待遇落實難等,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權益,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孟學農:
在法律層面解決建筑工人工傷維權問題
我介紹一下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就“建筑工人工傷維權”問題進行調研的情況和三點體會:
一、 選題準,著眼于落實。去年12月9日,俞正聲主席在人民政協報上《傷不起的農民工》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后,由盧展工副主席帶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與人社部、住建部、總工會、安監(jiān)總局等部門組成調研組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建筑工人工傷維權”是個重大民生問題,對此大家有統(tǒng)一認識,國務院幾個部門也高度重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順向而為,達到了調研預期目的。
二、 訂目標,協同配合。建筑工人工傷維權涉及6部法律,兩個行政規(guī)章,以及17個規(guī)范性文件。有若干部法律、規(guī)章,還屢屢出現農民工“傷不起”的工傷,需要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解決好在執(zhí)法過程中存在的不適用、不管用、不好用的問題。調研組在調研過程中采取問題導向,讓建筑工、受傷工人、安全員、監(jiān)理、項目經理、承包人、勞務派遣公司、政府若干管理部門和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充分發(fā)表意見。在法治思維下,容易實現各部門、各領域協同配合,有效保障規(guī)則的統(tǒng)一性、明確性,更具有平等性、確定性和可預見性。目前,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yè)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即將出臺,意見能夠從工傷維權最關鍵的切入點入手,先解決救急、救命的問題,也解決一些部門之間不交圈、不兼容的問題,達到二次集成,在法律法規(guī)的大框架下,更有可操作性。
三、 抓法治,力求規(guī)范。要解決建筑工人工傷維權問題,主要還是靠法律來保護他們的權益,通過法治手段規(guī)范行政權,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長治久安。一是解決公平待遇問題。二是建筑業(yè)發(fā)展的根本方向還是要大力推行建筑產業(yè)現代化,推進建筑工人向產業(yè)工人轉變。三是建筑工人工傷維權,要明確責任。既要各環(huán)節(jié)各自切實負責,又要加強部門協調。相關部門要推動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建筑工人社保及從業(yè)信息管理系統(tǒng),及時溝通項目開工、工傷保險、安全生產等信息,建立人社、住建、安監(jiān)、工會等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建筑工人參保信息互聯互通。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工傷 農民 民工 建筑工人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