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傳統文化回歸倒推語文教學改革 專家:閱讀是語文教育之本
學習古典詩詞應從少兒開始
葛曉音
葛曉音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屢次提到對待傳統文化要立足于中國的發展,要重視古典詩詞的學習,這無疑為前一時期失去方向感的文化教育界撥開了迷霧。近些年來,對“國際接軌”的片面理解導致在語文教材中“去中國化”,刪削古典詩詞;網絡文學的興起導致不少青少年只愛好膚淺世俗的文字,不懂得欣賞經典的價值,習總書記講話是切中時弊的。
但是古典詩詞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從某些體會講話精神的文章來看,還是只停留在欣賞“古典詩詞之美”的層面上,我認為這是不夠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國古典詩歌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過輝煌的全盛時期,產生過許多不朽的名作。經過千年積淀而傳承到今天的優秀作品,不僅僅是我國文學遺產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寶,而且已經化做中華民族的精神,融入世代人民的血脈中。好詩能夠讓人感悟人生,凈化心靈,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引導人在浮華喧囂中返歸本真,重新認識生活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接受過中國優秀詩詞涵養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本是在祖國。記得1990年11—12月,我在美國舊金山的幾個大學和社區講過14場唐詩,其中有兩場是兩位臺灣移民在家里組織的沙龍。其中一場安排在周日,聽眾都是已經移民美國并且事業有成的臺胞中產人士,共有20多個家庭50多人出席。那天從中午一直講到晚飯以后,不斷應聽眾的要求臨時增加新的講題,這些話題都是從他們青少年時代讀過的唐詩名作、名家中隨機抽取的。講座一直持續了7個多小時,聽眾仍然意猶未盡。一位工程師對我說:“你今天讓我感到自己還是一個中國人!來美國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了!”這句話令我終生難忘,雖然教了多年唐詩,我竟從來沒有想到唐詩能在海外游子心中激起如此強烈的反響。或許他們的國籍都已經改變,但那些從小就留在他們記憶中的唐詩,仍然能深深觸動他們的家國情懷。
因此,我認為學習古典詩詞是可以從少兒時代開始的。有人擔心古典詩詞文字生僻,少兒不易理解,這些都是多慮。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從童蒙時開始背誦經典,可能當時不能全懂,但是會印在心底,長大之后自然就理解了。何況古典詩詞本來就有深有淺,那些最容易理解也最適合少兒記誦的詩詞恰恰都是最能體現我們民族共同感情的佳作,可以在童年時期學習。當然由于時代的變化,為了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適當地改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必要的,中小學課本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層級由淺入深,循序提升教學的程度。此外教師自身修養的提高也不可或缺,事實上當今的中小學里能夠真正透徹理解作品內容,并且講得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師并不多。香港教育統籌局這些年為了提升中小學語文老師的水平,編選了大量古典詩詞的輔導教材,采取了多種培訓的方法,除了請專家講座以外,還辦班請各校教師交流教學經驗,有的小學強調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將游戲和學習相結合,效果很好,這些做法都可以借鑒。此外,還可以編寫圖文并茂的詩詞畫冊,拍攝表現詩詞故事和意境的電視片,供孩子們在課外觀賞,寓教于樂。上個世紀90年代上海辭書出版社出過一本適合少兒閱讀的詩詞圖畫詞典,解釋淺顯易懂,我曾推薦給很多家長。這類好書也應該多出。只要真正認識到古典詩詞在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長遠意義,而不是只求應付一時的上級精神,自然能想出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從少兒時代開始古典詩詞教學并不是一件難事。
(作者系北大中文系教授)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 閱讀 古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