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昆山爆炸案曝政府招商無底線:投資就送人大代表名額
原標題:昆山爆炸案曝政府招商無底線:老板怎么順心怎么辦
勞模、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被當做禮物贈送;“政策環境是‘老板怎么順心怎么辦’”……
【特別報道】昆山爆炸案引發“親商”之問
昆山模式:政府對企業“無底線服務”?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克 | 江蘇昆山報道
2014年8月2日上午,江蘇昆山,中榮金屬爆炸特別重大事故現場。
2014年8月2日上午,7時37分左右,江蘇昆山,一起突如其來的劇烈爆炸掀翻了臺資企業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下稱“中榮金屬”)拋光車間的屋頂,車間內200多名加班工人傷亡慘重。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0多人受傷。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認定:此次爆炸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責任主體是事發企業,主要責任人是企業高層,當地政府則負有領導和監管不力之責。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發現,如果只是就事論事考察此次事故,或者僅以“人命關天”來警示未來,類似事件仍將層出不窮。
很大程度上,釀成此次悲劇的原因是,突破底線的招商引資理念,被異化的“政策紅利”所造成的企業監管缺位。這些現象應予以反思,而這一問題的存在又不僅僅局限于昆山一地。
突破底線的“政策紅利”
在昆山市政府設立在中榮金屬附近的“家屬接待點”,河南人劉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有3位朋友在出事的車間上班,因為爆炸使傷亡員工“面目全非”,現在只通過DNA比對找到了一位。
劉先生說,在中榮金屬打工的基本上都來自外地,因為本地人覺得那里的環境太差。
劉先生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之前工人與廠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塵肺”等職業病的處理方面,2012年5月,工人們曾經為此封堵過中榮金屬的大門,但因為勞動報酬相對較高,很多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誰能料到會發生這樣慘烈的事故呢?早知今日,給再多的工資也不會來的!”劉先生十分懊惱。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知情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榮金屬當初雖然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建廠,但畢竟是全新的設備,除塵效果相對較強,問題沒有顯現出來。隨著設備老化、加班密集,集聚的粉塵越來越多,除塵的能力越來越弱,“粉塵做加法、設備做減法,這一次終于秋后算賬了。”
該知情人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榮金屬名義上是美國通用汽車的“指定供應商”,實際上只是為“通用供應商”代工;企業官網介紹其核心業務是“電鍍鋁合金輪轂”,真正的業務卻是“為鋁合金輪轂提供電鍍加工”,盈利水平未必很高,因此,“多吃訂單”或許是維持經濟效益的基本途徑,此次事故發生就正值加班“趕工”。
“在利益和安全的博弈中,企業老板顯然倒向了前者。”該知情人說。“國務院調查組指出了引發事故的幾個技術原因,比如廠房未按規定設計建設、工藝路線過緊過密……這些問題都是內行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有關部門的檢查卻常常是走走過場、發發通知,因為,在昆山,投資的老板是‘恩人’,沒有誰敢與他們較真。”
這一說法在《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隨后的調查中得到了印證——昆山市招商中心相關負責人在其編寫的《昆山招商引資之路》培訓教材中提到了這樣一條令人“耳目一新”的“先進經驗”:“去南京、北京爭取勞模指標,送給來投資的老板,國家、省里的名額不夠,就評縣級勞模,兩年一屆50個,50個不夠,就100個,還不夠,就200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也送給他們一些……”
勞模、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都能夠作為禮物用以“報恩”,法律的邊界似乎已經模糊。
中榮金屬的輪圈表面處理擴建項目獲得“環評批復”、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以及媒體報道的“昆山爆炸企業遇到檢查都能蒙混過關”之類怪現象,亦不足為奇了。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昆山爆炸案 政府招商內幕 投資送人大代表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