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土地糾紛引陜北400余農民“私分”田地(圖)
政府是否偏聽偏信?
根據土地法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靖邊縣和榆林市政府于先后作出行政決定,和行政復議,認定認為爭議地所有權屬于西峁組。
東邦、前溝組村民對此不滿,“政府向著王家和西峁組,偏聽偏信”。為此他們將縣政府告上法院,今年4月,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該案。
靖邊縣法制辦副主任喬廣青6月20日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縣政府已經接到行政起訴通知書,暫未確定庭審時間。喬廣青表示,歡迎群眾使用法律手段解決糾紛,化解矛盾。
縣政府作出爭議地屬于西峁組的行政決定依據何在,是否存在偏聽偏信?
靖邊縣法制辦副主任喬廣青解釋稱,縣政府決議把爭議地權屬判給西峁組,一方面有大量證詞證據,另一方面因為西峁組一直對爭議地進行現實管理。證人證詞顯示,1963年,西溝大隊分家,荒地連同耕地、林地一同分家,而1975年各小隊合并,只并了耕地和林地,荒地沒有合并,這意味著這塊爭議地在1963年就以確定屬于西峁組。
王建國承包土地曾簽署合同,究竟是與西溝大隊簽署的,還是與西峁組簽署的,前溝等組的村民與縣政府也存在爭議。
據1979年至1984年任楊虎臺村支書王亞成提供的“荒山地治理承包合同”顯示,王建國于1979年從西溝村組承包了1000畝荒地,承包期為15年。合同發包方為:西溝村組,合同蓋章為“靖邊縣海則灘鄉楊虎臺村民委員會”。這意味著荒地的所有權歸原西溝村4個組共有而非西峁組所有。但縣政府并沒有采信這種說法。
喬廣青解釋,1979年沒有村委會,當時稱生產大隊,該合同蓋章很可疑,而且是復印件,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王亞成做出書面證據,證明合同內容屬實,1979年承包時是口頭協議,1984年補寫承包合同,但仍未被采信。
而據喬廣青提供的證據顯示,1984年,王建國、郝耀軍等7人從西峁組承包了荒地,分別與西峁組簽訂了《承包治理小流域合同》,王建國將合同丟失,但郝耀軍的合同保留下來,合同上顯示是從西峁組承包合同上,治理年限1984-1985年。因此靖邊縣政府認定王建國是與西峁組簽訂承包合同。王治忠向新京報記者承認了合同遺失。
前溝、東邦組村民認為縣政府不采納已經存在的合同,卻間接取信丟失的合同,明顯存在不公,因此對靖邊縣政府的決議不服,申請法院裁定。
喬廣青說,政府決議經過工作組大量取證調查,依照程序作出的,村民有自己的不同意見可以理解,案件現在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最終由法院判定。政府將尊重法院的判決。
背后有“土豪”?
王治忠是西峁組人,其兄王治華是延長油田公司副總經理。村民把討要土地的失敗歸結為王家勢力大,視王家為土豪。
據王德武介紹,6年來,村民想過各種辦法向王治忠討要土地,從村委會、鄉政府一級級上告到縣政府、榆林市,甚至送舉報材料到中紀委,均沒能要回土地。王家是否是土地糾紛背后的“土豪”?
楊虎臺村村支書詹深英19日告訴新京報記者,他自2011年擔任村支書起,就為了協調土地糾紛焦頭爛額。詹深英說,據他了解,爭議土地所有權應該屬于4個組集體共同所有,但他沒辦法解決這個糾紛。
“西峁組有王家的權力背景。”詹深英說。2012年,他不下20次找過王治華,要他和村民和解,同意讓出一部分地給前溝、東邦村民,“但他拒絕了。”
楊虎臺村所屬的海則灘鄉黨委書記劉生峰19日介紹,他多次協調過村民間的土地糾紛。雙方曾經發生過兩次大沖突,2011年,前溝、東邦組民上山拔掉王治忠栽種的上千棵松樹苗,鄉政府成立工作組協調糾紛;2013年,前溝、東邦組村民在部分承包地上種植土地,王治忠報警,引發沖突。
6月18日,王治忠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承包的土地是他從父親手中延續過來的,他哥哥早就進城做了國企干部,與土地糾紛沒有任何關系。西峁組組長郝耀軍亦告訴記者,西峁村民自主維權,與王治華沒有關系。(記者蕭輝)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陜北400余農民“私分”田地 土地糾紛 打土豪 分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