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反腐是扶正祛邪
“跟王岐山接觸得不多”
新京報:去年的中秋座談會,你向王岐山直言,節日內涵被奢靡之風糟蹋變味了。這次專訪,你還是持這個觀點?
馮驥才:去年我主要談的是我們的節日內涵被偷換了,比如中秋節,月餅本來是團圓的象征,但卻變味了,變成了節日禮物,禮物當然是越豪華越好,這就注入了很多功利性的東西,越來越奢華,月餅原來的樸素的美好的詩意的概念也就被偷換了。表面看來月餅做得挺漂亮,可實際上丟掉的是一種傳統精神。這對做文化的人來說,很憂慮。不正之風、奢靡之風,毀壞了很多美好的東西。這跟官場風氣分不開,官員之間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推崇權貴。官場風氣影響社會風氣,官場風氣不清,奢靡之風盛行,社會風氣就不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官員的價值觀,政績觀,官員是需要有政績的,但如果官員只是從個人角度出發,從自己的政績角度出發,那么官場風氣就不能好轉。這就影響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影響社會的評價標準,風氣不正,歪的斜的就都出來了。這次(專訪)也講了不少這些觀點。
新京報:除了去年中秋前的座談會,你跟王岐山接觸得多嗎?
馮驥才:我跟王岐山書記接觸得不多。但他講的這條我印象很深,要讓官員“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我認為,“不敢腐”就是反腐,只有堅定不移地反腐,才能讓官員“不敢腐”;只有依法治國制度反腐,才能讓官員“不能腐”;只有真正解決價值觀問題,使官員有國家和民族情懷,為了國家和民族做事,才能達到“不想腐”。價值觀的問題不解決,不可能不想腐。
“反四風才是回歸正常”
新京報:在座談會上,你感覺王岐山整治“月餅腐敗”、“反四風”的決心很大嗎?
馮驥才:我聽王岐山書記的講話,絲毫不懷疑他的決心。他的決心,讓我們放心。這一年多來,從“反四風”到反腐,讓我們清楚看到了兩條。第一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誰,都不能違反黨紀國法;第二條就是黨紀國法神圣不可侵犯。中央推進“反四風”和高壓反腐,這其中蘊含的深刻意義、使命價值,明天可能比今天看得更清楚。而且從“反腐”到“防腐”,這不是短時期能解決的,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需要堅持不懈去做。
新京報:今年中秋快到了,對這一年的“月餅腐敗”治理,你滿意嗎?今年的月餅有沒有被偷換了概念?
馮驥才:治理效果很明顯,月餅店里的豪華月餅少多了。但是現在還是有一些人認為,現在是非常時期,過一段時間還會回到原來吃吃喝喝、吹吹拍拍的狀態。怎么樣讓這些人認識到,原來的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才是“非常時期”;現在的“反四風”,才是回歸到正常狀態,這是重點。也就是說,怎樣讓那些被動的“反四風”的官員,從被動的不大吃大喝、公款消費,變成主動的不大吃大喝,這是重點。
●還是有些人把現在狠剎歪風看成“非常時期”。心想請客送禮、吃吃喝喝這套先停停,避避風頭,過了這陣子再說。因此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把“非常”真正變為“正常”。只有正常了,風氣才真正“正”過來。
●我們說希望社會風氣清正,清和正是什么呢?就是說官場的風氣應該清,社會的風氣才會正。如果官場的風氣不清,社會的風氣就不會正,什么歪的、斜的都會出來,所以官員的價值觀非常重要。
●我們風俗里邊、老話里邊,也有不好的東西。最不好的就是“升官發財”了。它傳播了一個非常糟糕的觀念,好像升官就能發財,就是為了發財。幾千年封建社會都是這樣,今天決不能再這樣。
●反奢靡是揚清抑濁,反腐敗是扶正祛邪。講奢靡就很容易產生腐敗。腐敗,腐蝕我們的社會,敗壞了我們國家和整個民族的肌體;絕不僅僅是一個腐敗分子弄走多少錢;可怕的是它像一個個癌腫物,存在我們的肌體中,惡性的癌細胞要擴散、發展、轉移,最終毀掉我們的政治生命與國家生命。因此,必須要堅決和徹底根除它。我認為反腐敗最重要的是樹立正氣,樹立一個國家民族的正氣、黨的正氣。
●在充滿利益誘惑的時代里,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十分重要,因為權力直接發生利益,也會給權力的擁有者產生利益。怎么將權力和這些東西摘勾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在權力——尤其權力能夠轉化為利益的這個環節上,應立一道閘,還要有監督機制,十分具體的得力的監督機制。凡是涉及與利益相關的環節上都不應由個人決定,尤其對一把手的這種權力應有限制。這還是要靠制度來解決。
——馮驥才
編輯:羅韋
關鍵詞:馮驥才 反腐 風氣 中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