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詹國樞:互聯網能否顛覆一切?
既然互聯網不能顛覆實物生產,那么,一切從事實物生產的企業,就不必過分擔心自己哪一天會消失,不但不必擔心,反而應該千方百計將實物生產搞得更好。
在“互聯網顛覆一切”的滾滾大潮中,問一問“互聯網不能顛覆什么”,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如此發問,并非沒事找事。恰恰相反,搞清楚互聯網到底有何神通,又有何局限,有哪些東西是不會也不可能被顛覆的,在時下這變革時代,很有必要。
其一,互聯網不能顛覆“實物生產”。說千道萬,互聯網不過是網上運行的一片“虛擬云彩”而已。人們雖然可以從淘寶網買到漂亮衣服,但淘寶網本身并不能生產哪怕一件普通牛仔服。人們雖然可以通過網絡叫來肯德基炸薯條和炸雞腿,但網絡本身并不能炸出哪怕一根薯條半只雞腿。人們雖然可以從網上收看精彩紛呈的電影、電視劇,但這些“網”本身,并不能直接生產任何一部電影和電視劇。
其二,互聯網不能顛覆“規模經濟”。雖然可以通過網絡自動化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但產品生產的必要環節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因此,大規模機器生產時,單個產品在各環節所消耗的成本,必然大大小于少量生產時單個產品
所消耗的成本,這一規律也是不可能改變的。煮一鍋餃子永遠比煮一個餃子“劃算”,這道理永不過時,大規模機械化生產,仍然是現代工業生產的基本形態。
其三,互聯網不能顛覆“質量第一”。互聯網雖然可以在很多領域代替人工從而大大節約成本,但是,最終產品的質量到底如何,仍然是企業競爭的基本要義所在。無論是在網上購買物品還是到商場購買商品,質量必須是第一位的。無論是網絡閱讀還是紙媒閱讀,滿足讀者需求的優質內容,仍然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其四,互聯網不能顛覆“人的需求”。互聯網確實大大方便了現代社會人與人溝通,從而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但是,人類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質需求是不會改變的,娛樂、閱讀、交往等基本精神需求也是不會改變的。正因此,吃穿住行等物質生產企業是不會被顛覆的,電影、電視劇、歌舞劇、音樂會等制作生產也是不會被顛覆的。紙質印刷物因其方便隨時翻閱而成為人們家居休閑打發時間的工具,這一基本需求也是不會改變的。正因此,紙質印刷物終究還會因滿足人們的某種精神需求而存在,無非是數量有所減少,內容有所改變而已。
此外,我認為,互聯網對理想、信念、思想、文化藝術、哲學思考等方面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說了一通互聯網不能顛覆什么,到底有何現實意義呢?
它讓我們明白,即使進入信息時代,亦并非一切都得推倒重來。既然互聯網不能顛覆實物生產,那么,一切從事實物生產的企業,就不必過分擔心自己哪一天會消失,不但不必擔心,反而應該千方百計將實物生產搞得更好。同樣道理,作為媒體從業者的記者、編輯以及電視電影工作者,既然是內容和實物的生產者,當然也就沒有必要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淘汰。你需要做的是,千方百計把自己所做的內容搞得更好,至于內容的傳輸渠道和傳播工具,其實并非最關鍵。
就本質而言,互聯網不過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強大新穎的“信息傳遞”工具而已。它確實成千上萬倍地加快了信息溝通速度,也成千上萬倍地擴大了信息溝通范圍,因而也確實大大改變甚至顛覆了我們過往的某些生活形態。但說到底,它只能在“信息傳遞”領域大顯神通,離開此一領域,它就什么也不是,無能為力。
(作者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
編輯:付裕
關鍵詞:互聯網 顛覆 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