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p>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文明視角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輝煌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偉大成就所作出的總結和概括,為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走向現代化和發展現代文明提供了全新選擇和經驗借鑒,具有深遠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西方資本主義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開創了西方現代化道路和發展模式,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但“現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具有其固有的弊端和局限性,它并不是走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和“終極模式”。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所指出的:“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敝袊伯a黨成立百年來,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以科學求真的態度對待科學追求真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以“時空高度壓縮”的速度和規模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走出了一條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內生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堅持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所創造的人類新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但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于人?!薄艾F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并不在于它提供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唯一正確的“世界標準”,而在于各國都要基于本國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堅持從本國實際出發,獨立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和文明形態,同時以世界眼光和開放包容心態積極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經驗。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核心是堅持“五大文明”全面協調發展的整體文明。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笨梢钥吹?,“五位一體”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正是基于這一認識的不斷深化,形成了以“五大文明”整體協調推進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物質文明方面,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始終把發展看作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政治文明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健全和完善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精神文明方面,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和道路,在中華傳統、當代現實和當今時代的結合中,發展了服務于人民和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文明方面,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創造了不斷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方面,強調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五大文明”整體協調推進,注重社會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協同性,在整體協調發展中推動和實現社會全面進步。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嶄新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比祟愇拿餍滦螒B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實現共同富裕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指明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歸旨所在。人類文明新形態所蘊含的人民至上的價值意蘊,對其他國家的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0月26日 第 11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