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建言立論 統戰新語 雙向發力 民主監督 提案工作 實踐探索 委員自身建設

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百年奮斗的文明史意義:從文明蒙塵到盛世重光

2021年12月19日 14:17  |  作者:李勇剛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

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作為重要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全會在學術界引發強烈反響和學習熱潮。如何認識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重要意義與實質內涵?怎樣理解《決議》提出的新概念新觀點新論斷?就此,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特邀專家學者進行理論解讀。人民政協網近期進行系列刊發,以饗讀者。

百年奮斗的文明史意義:從文明蒙塵到盛世重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近代以來,中華文明面臨來自西方文明的巨大挑戰。在講到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的狀況時,除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提到“文明蒙塵”。換句話說,讓曾經長時期輝煌燦爛、但近代以來“蒙塵”的中華文明重新煥發光彩,成為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的一個重要維度。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還強調:“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黨和人民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在這些重要講話和文件中高頻出現的“文明”二字,啟發我們立足文明史的視野,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大坐標系內,去考察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意義。

回首歷史,中華文明在“大一統”傳統的保障下,曾經取得農牧業文明的最高成就,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領域長期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但是,16世紀以降,西方文明憑借“大分裂”格局下逼出來的“契約精神”,通過有效保護了個體的創造力而推動了技術的進步,通過推動和保障海外殖民活動而獲得廣闊的原材料產地和市場空間。于是,依靠工業化和市場化釋放出來的經濟活力,加上現代民族國家體制提供的高度組織動員能力和財政汲取能力,西方獲得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的顯著比較優勢。幾百年的此消彼長后,中西文明一旦正面交手,前者陷入所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實際上是先進的西方現代工商業文明對中華傳統農牧業文明的“降維打擊”。

面對近代西方新興工商業文明的強勢挑戰,古代立足于農牧業的“大一統”在經濟基礎、組織方式和動員能力等方面呈現出明顯的比較劣勢,被西方靠現代科技、堅船利炮“轟”成了“一盤散沙”,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深刻危機。如何克服“一盤散沙”的局面,如何開顯現代科學之偉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建“大一統”的中華文明?先后登場的多種組織和政黨積極向作為“先生”的西方文明學習,也做出過一定的歷史貢獻:洋務派從器物層面進行過努力,維新派、革命派、立憲派等從制度上進行過諸多嘗試,但都沒能找到根本的答案,因為囿于歷史的局限,他們連根本問題都沒能找準。孫中山先生看準了變局之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四萬萬人一盤散沙”。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孫中山試圖學習蘇俄,走“以黨建國”的新路,靠具有高度紀律性和組織性的政黨,把中國社會重新凝聚起來。但是,由于忽視階級立場的問題,繼起的蔣介石最終倒向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使得國民黨依然無法完成整合“一盤散沙”的任務。總之,這些努力終歸失敗,不斷遭受來自西方的“先生打學生”的困局。最終,在深重的民族和文明危機之中,中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西方工商業文明對中華傳統農牧業文明的降維打擊。克服這個變局的答案,只能在工商業文明中汲取。但是,光靠亦步亦趨,學習器物或制度,還是只有挨“先生”打的份。最終,在“一戰”后西方文明自身陷入危機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帶來新希望的大背景下,中國選擇了“在資本主義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看到“先生”的軟肋而力求超越之。工人階級本來屬于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有在該體系的大機器生產中磨練出來的、可貴的組織性、紀律性——這正是治“一盤散沙”的“藥”,又因被剝削受壓迫而具有推翻該體系的革命性——這正是反帝國主義的“志”。這二者,都極其符合改變中國現狀的需要。黨首先學習列寧主義的政黨建設原則,把自身錘煉為堅強的先鋒隊組織。進而,面對農民占多數的國情,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思想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用基于工人階級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性,以滲透到社會最基層的強力動員方式,去組織和動員最廣大的農民,改變了傳鄉紳制度、保甲制度等基層體制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無法有效動員基層社會力量的狀況。再用民族性去統合其他的階級,共同完成推翻包括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的任務。正如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所說,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最終“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

以告別“一盤散沙”、實現充分整合的“人民”為基礎,黨走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煙,建立新中國。這不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建了中華文明的大一統格局,而且在實質平等的基礎上奠定了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使中華文明以現代國家的形式得以更新和重建。抗美援朝的勝利,使得新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站穩腳跟,找回中華民族長期失落的自尊和自信。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面對士農工商老傳統難以產生基于數理和實證邏輯的現代科學的難題,黨用革命的方式推動中華文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以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過“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的努力,促使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走完了西方兩百多年的工業化歷史。正如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所說,儒家最缺乏兩個東西,團體組織和科學技術,只有共產黨能補得上。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經過百年奮斗,中國共產黨終于帶領中國人民,讓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華文明克服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現代社會的條件下實現更始重生,并日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蒙塵”一個多世紀的中華文明,逐漸迎來她盛世重光的歷史時刻。不僅如此,我們在百年奮斗的苦難輝煌中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還將為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帶來更加深刻的積極影響。

(作者李勇剛,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中國傳統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專項計劃課題成果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文明 百年 奮斗 中華 西方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婷婷在线播放看片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 亚偷拍福利视频午夜偷拍福利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