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要聞

"中華文明探源·何以中國"之發現篇④ | 石峁,相隔千年宛如初見

專訪石峁遺址考古隊領隊,陜西省政協委員、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

2022年09月22日 08:10 | 作者:司晉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石峁遺址的幾處重要考古發掘

(一)皇城臺

皇城臺的考古發掘始于2016年,目前已揭露出皇城臺門址及東護墻北段上部及臺頂大臺基南護墻,是石峁最核心的工程區域,作為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的早期宮城,皇城臺層層設防、眾星拱月般的結構奠定了中國古代以宮城為核心的都城布局。

皇城臺門址由廣場、甕城、南北墩臺、門道等組成。廣場由基本平行的兩道石墻圍成,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在外甕城外側的墻根處,發現完整玉鉞兩件。門道內為石板鋪砌的路面,陡坡狀攀升至臺頂,路面的部分石板上發現陰刻“符號”。最新考古發掘中,門址和東護墻北段上部出土的陶、骨、石、玉、銅等各類遺物數以萬計。皇城臺發現的制作銅器的石范,為國內已知最早的鑄銅遺存之一;陶瓦是公元前 2000 年前后國內數量較大、區域位置最北端的發現,暗示著臺頂存在著覆瓦類高等級建筑;“棄置堆積”中出土的萬余枚骨針以及“制作鏈”各階段的相關遺物,暗示著皇城臺頂部可能存在著大型制骨作坊。皇城臺還出土有不少于20件的骨制口簧,口簧在現代被叫作“口弦琴”,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年代最早的口簧。2018年在臺頂發現了一座夯土筑芯、砌石包邊的大型建筑臺基。臺基已揭露出的南護墻上發現有30余件石雕。這些石雕可能與石峁先民砌筑石墻時“藏玉于墻”或修筑建筑時以人頭奠基的精神內涵相同,代表了先民對皇城臺的精神寄托。

(二)外城東門址

外城東門址是石峁遺址全面揭露的第一處重要遺跡,由內外甕城、南北墩臺、門塾等設施組成,周邊地層及遺跡中出土了玉鏟、玉鉞、玉璜、牙璋、陶器、壁畫和石雕頭像等重要遺物。

外城東門一帶石墻內埋葬玉器的現象尤為引人關注。根據其出土狀況分析,這些玉鏟、玉璜、玉鉞等器物應是城墻修建過程中有意嵌入墻體的。石峁遺址所見將玉器置于墻體之內的現象,或符合上古文獻或神話中提到的玉門、瑤臺、璇門的相關記載。作為石峁人在信仰層面的驅鬼辟邪觀念催生的精神武器,石峁外城東門址所見殺戮奠基及墻體藏玉現象,極大滿足了辟邪神話寄托及“宗教中心”的向心功能,也成為其凝聚周邊中小型聚落的核心手段。外城東門址是中國史前城建史上規劃最為復雜、設施最為齊備的實例,設計精巧、結構復雜、裝飾華麗,筑造技術先進,被譽為“華夏第一門”。

(三)韓家圪旦居址與貴族墓地

韓家圪旦系石峁城址內城的一處居葬遺址,出土陶、石、骨器千余件。韓家圪旦地點發掘的墓葬多為豎穴土坑墓,規模在2平方米以上,最大者長約4米,寬約3米,深6米,墓室面積12平方米;最小則僅可容身。規模差異顯而易見。韓家圪旦地點早期作為居址使用,晚期考古研究時居址廢棄,作為墓地使用,聚落功能發生了巨大的更替。雖然該墓地被嚴重盜擾,但仍然從規模上能夠判斷其為石峁遺址內的一處大型貴族墓地,墓地主人出現了身份差異及等級區分,社會復雜化傾向加劇。

(四)樊莊子哨所

樊莊子哨所位于石峁城外的東南方向,與外城南墻上的一處城門隔溝相望,與外城城墻直線距離約300米。哨所系在自然土峁頂部墊土找平后再修構石砌建筑。石砌建筑可分為內外兩重“石圍”,內圍位于山峁頂部正中,平面大致呈東西向長方形,長約14米,寬約 11米。除西墻外,其余三面墻體保存比較完整。根據方形石圍內側均勻分布的壁柱槽分析,或應為一座用柱子架撐的“哨所”,其功能或與登高望遠觀敵瞭哨有關。樊莊子哨所與其他四座同類遺跡共同構筑城外的“預警系統”。

(口述:孫周勇 整理:司晉麗) 


編輯:張佳琪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AV片一区 |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 一级爱视频欧美国产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精品免费久久久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