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數字經濟班列已開出 您上車了嗎?

2021年04月09日 09:54  |  作者:王金晶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已然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內核。3月31日,在北京舉辦的2021新年經濟高峰論壇上,與會民營企業代表及專家學者就“數字經濟重構增長”展開探討。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很多國家都希望能夠重新回到經濟增長的軌道上來,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的表現是最好的,中國經濟在去年實現了“V字”形的翻轉,從下跌到最后能夠有2.3%的正增長,這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里是唯一的一個。

人們不禁要問中國憑什么?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北京市政協委員、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表示,疫情之下很多事都不能做、很多面都見不了,遠程的網絡數字的服務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數字經濟領域的諸多企業提供了教育、醫療的服務,提供了民生物資的供給。“這樣一場增長讓我們看到了數字經濟的魅力所在。”

李志起進一步表示,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的關注焦點,包括3D打印、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在數字經濟的背后,還有更多的產業革命正在發生,有更多的改變正在到來。

當前,我國正面臨世界持續發展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期、經濟的發展換擋升級期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歷史交匯期,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于現代經濟活動,正在成為重構增長的重要抓手。

業界認為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經濟的新優勢,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經濟班列普惠乘客

中商惠民是產業數字化的探索者,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商惠民集團董事長張一春看到了中國產業數字化的未來和價值,他最初的著眼點就是幫助快消品這一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說起創業初衷,張一春提到自己的父母就是一家夫妻店的經營者,自己小時候就是家庭小店的小老板,對夫妻店的生存現狀感同身受。而據統計,在中國目前有680萬家夫妻小店,中商惠民的志向就在于通過產業互聯網以及產業數字化讓中國的夫妻小店看到未來的希望。

經過近8年的探索,中商惠民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數字化大幅提升了自己和廠商的效率。中商惠民創造了數據價值,由于數字化能力的增強,產品賣給誰了?賣了多少?在哪個區域賣了多少?在那個區域哪個群體受歡迎?都可以精確呈現,極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之所以將中商惠民定位為一家從事快消品的B2B企業,張一春談了自己的理由:首先,這個行業規模很大,一年10萬億元到20萬億元的規模,這是一個天花板足夠高、規模足夠大的行業;第二,這個行業跟經濟蕭條低迷沒有太多的關系,可以說是永遠的朝陽行業;第三,這個行業傳統性非常強,效率很低,亟須轉型,亟須提升。

無獨有偶,北京市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裁曾斌也在尋常生活中找到了數字商機。他說,在不知不覺間,數字互聯網從簡單的人與信息的連接、人與商品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到今天在經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數字都在增效賦能。曾斌認為,數字經濟和民生是一體的,一個好的數字產業一定是兼顧了兩個條件:第一有數字創新性,第二有極大的民生價值。

對于數字經濟的民生價值,曾斌認為,數字本身它是跨越時間和區域的界限,具有廣告傳播價值;同時,數字經濟可以精準的匹配需求,減少浪費,特別是在農產品領域更為明顯;此外,數字經濟不光是能夠帶動自身的經濟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它能為這個社會提供新的基礎設施。

曾斌舉例說,廣東出產的清遠雞品質非常好,價格偏貴,在北方一直很難推銷,我們通過數字去分析,發現很多人其實是把清遠雞買回去煲湯,而大部分客戶家庭是兩個人,那這樣的一個小家庭,其實只用1/4只雞就可以煲出一家人喝的雞湯,所以我們反向思考,和這家供應商訂購1/4體的清遠雞,一上市就銷售火爆,我們把100元喝到的雞湯變成20元左右就能喝到的雞湯,這就是把握精準需求很好的經驗。在過去的六七年里,每日優鮮在全國所建立的前置倉已經服務數千萬的用戶,成為幾千萬用戶的云冰箱,成為全民共享的基礎設施。

每日優鮮還在民生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曾斌通過調研發現,菜市場今天依然占據了中國生鮮購買60%以上的比例,而菜市場有2000萬以上的小販從業人員幾乎是同菜市場共存的。小商販一家所有的經濟收入都來源菜市場。這樣有著巨大就業人群,有著巨大用戶需求的產業,在當下需要被改造。所以從去年開始,每日優鮮在全國范圍內,和多地政府一起進行了菜市場的數字化的升級和改造,把平臺對生鮮整體的上游采購資源、數字化的運營管理等全方位輸出,讓身邊的菜市場能夠在更長的時間里煥發出新的活力。

數字經濟班列駛向何方

未來,數字經濟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北京市政協常委、龍信數據研究院院長屈慶超從應用層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應用,我們生活的城市將從超級城市到超級智能體,隨著數字化的鏈接,城市將會變得無比的智能,這個城市是一個智能體;生產生活將從不能停電到不能停算,未來的數據智能時代其實核心驅動力是數據和智能,算力和算法,未來如果“算”停了,這個城市就停擺了。

屈慶超表示,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將改變產出模式,將從投入產出到結構產出。他說,就經濟發展的兩個核心動力而言,一個是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另一個就是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隨著數據化的發展,整個社會優化結構所帶來的發展動力將是巨大的。從個人發展角度來說,將實現從心想事成到心不想事也成的轉變。“未來每個人、每個組織、每個城市都會有數字畫像、數字檔案,當你還沒想的時候大數據已經替你想了。”

對于數字產業化的未來,京東科技宏觀經濟與產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張明明提出趨勢有三: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能夠促進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科技企業會更多地融入實體經濟,跟實體經濟共生,這些企業將運用自己的大數據、用自己的科技去跟行業深度融合,幫助各個行業推動數字化的轉型;政府和科技企業的結合能夠推動數字政府的建設,智慧城市也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阿里巴巴集團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宋逸群則表達自己對未來數字經濟特點的判斷。她表示數字經濟將更加開放。不僅僅是數據的開放、產業之間打通,更是全球化的開放,我們發現中國大量的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的企業,已經完全轉入了電子商務跨境貿易這樣一個新的領域。

數字經濟的未來將更加綠色。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已經明確,中國將成為綠色發展的巨大經濟體,數字經濟也將融入綠色發展的潮流,比如像螞蟻森林公益類的植樹項目,公眾很愿意把自己的行程在高德地圖換成公交地鐵,換成碳積分,相信越來越多這樣的技術支持,能夠提早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此外,數字經濟還將更加普惠,讓人們在方方面面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它還將更加創新,在場景和技術的這樣一個雙開放、雙驅動的背景下,更多的產業鏈會融入創新里面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面對如此誘人的發展機遇,如何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張一春建議,市場主體要考慮清楚三件事。首先是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也就是項目的必要性分析,就是這個項目值不值得去做,這個行業規模是否足夠大、天花板是不是足夠高、痛點是不是足夠痛?

其次,是能不能做。他說,有很多事情很光明也很有未來,但你未必能做,市場主體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團隊等綜合因素考慮自己能否勝任。

再次,就是如何去做。他結合自身創業經歷表示,要對特定產業有足夠深的理解,他認為傳統產業是有優勢的,產業互聯網是賦能的工具。要清楚產業的核心是什么。“對于產業數字化來說,產業是主體,數字化是加持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數字經濟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亚洲日韩在线第二页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 亚洲Aⅴ免费午夜视频 |